这句话里的关键信息:26岁,拥有价值上百万的房子,每月工资上万。乍一看,这位小伙子仿佛深谙“凡尔赛文学”之道,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但实际上,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身负百万房贷究竟是甜蜜的烦恼,还是被迫的压力?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坐拥百万资产,但身上没有闲钱”
拿到这道题的唐先生脱口而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盼着发工资,之前银行卡从来不带看的,想着反正也少不了我的。”
26岁的唐先生在北京工作已有好几年,今年刚领证结婚。为了在北京买房,他向银行贷了195万元,每个月需还房贷1万多,占据工资的60%。“我是和媳妇一起还贷,不然银行根本就不给我贷这么多,毕竟一个人的工资流水不够看,甚至两个人加起来都不够看。”
唐先生告诉中新网,自己算得上是举家买房,身在湖北的父母借着他买房的由头,把公积金也提出来了。即使父母帮衬下,如今的生活也是紧巴巴。“谁找我聚餐我都说没钱,真是没想过会过上这种日子……”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房子还没装修好,如今还要租房住。房贷叠加房租,未来的几个月能活着就不错了。”唐先生表示,如果算上房租,工资的60%都不够,基本达到了80%,这样的情况可能还要持续半年。
和唐先生同样感到压力的还有坐标上海的孙哲(化名)。今年31岁的他于2018年6月在上海外环买了期房。“月供2万出头,扣除公积金,每月还款1.5万。”
孙哲表示,自己本来收入尚可,没有房贷的时候,基本消费自由。“买衣服很少看价格,西装基本四、五千元,皮鞋两千元的价位。”
如今,孙哲迎来消费降级,优衣库打折款成为心头好,衣服不穿到破洞不扔,皮鞋500元以内解决。“吃饭也从天天下馆子、叫外卖,变成自己做。”
开始利用信用卡记账计算月支出,每个月看看哪些地方还能节省一些,超市买酱油、醋也会比比价——这些成为孙哲的生活常态。“因为还想要孩子,没准还得考虑置换学区房,孩子就是‘吞金兽’,感觉必须努力工作,不涨薪真的顶不住。”孙哲说。
资料图:置业顾问向民众推荐商品房户型。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一过户就出租,每月有笔额外收入”
也有人对百万房贷并无特别感觉,由于房子买得早,还顺利成为包租公/婆。
山东人李先生2015年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在北京买了房。“选房大概持续了半年,从最初的APP海选,到实地看房,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看。”李先生回忆道,自己当时觉得一居就够用,楼龄不要太老。
“工作性质决定我常年在国外工作,房子一过户立刻就出租了,每月房租恰好够还贷款。比较幸运,在房贷方面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李先生认为,“一方面无论房子大小新旧,有了房子在这座城市才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北京限购意味着北京房产具有稀缺性,自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较强的保值能力,所以当时买房是很自然的决定。”
由于工资收入不需要用来还房贷,贷款方式又是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固定。随着房租逐年上升,大概从第三年开始,李先生在还完房贷后房租还有点结余。“心里会有小满足感,毕竟每个月都有一笔额外收入。”李先生说。
2019年底,在家里的支持下,加上自己的积蓄,李先生提前还清了房贷。
科学家牛顿(Sir Issac Newton)以确立万有引力定律闻名,他曾在1704年写下的一封信中预言,世界将于35年后、也就是2060年走向终结。媒体报道,根据这位18世纪科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