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习近平上海考察 宣布改革开放新举措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18-11-09 07:31:06 ]


6日上午习近平登上中国第一高楼 俯瞰上海城市风貌(资料图)

 

  11月6日至7日,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习近平在上海进行考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上海的发展,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这次考察,习近平强调了哪些大事,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上海的企业、社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高新科技园区进行调研。

在5日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刚刚宣布了三项即将在上海推进的改革开放重要举措,紧接着进行这次考察,显然极具深意。

示范引领,上海在全国发展布局中举足轻重

习近平和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有着不解之缘。

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仅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还专门赴上海调研,对上海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都十分熟悉。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也时常牵挂着上海。特别是十二届全国人代会期间,他是上海代表团的代表,2013到2017这五年,每年都到上海团参加审议,研究上海发展大计。

党的十九大后一年多,习近平两次来到上海。

……

习近平如此关心和重视上海发展,与上海的特殊地位分不开。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自开埠以来,上海就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上世纪90年代,中央决策开发浦东,党的十八大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里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深情地说:“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当年主政上海时,习近平便提出,“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这就是要求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和谋划上海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种场合,习近平对上海讲得最多的就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也是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项举措,每一项都具有全国意义,都事关改革开放整体的节奏步伐。

7日下午,听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他对上海提出了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四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五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习近平要求,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

他希望上海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总书记赋予上海的重任,也可见在习近平布下的全国发展大棋局中,上海的“先手棋”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这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壮举。如今,改革开放再出发,要驶向更深的水域,上海依然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追求卓越,用百姓心中的“秤”称量工作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强调,要发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实际,借鉴世界大城市发展经验,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城市精神”原本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8个字。

当时上海媒体评论说,这不仅切中了上海舒筋活血之穴,为“上海城市精神”扩了容,更是一次上海向“外面的世界”深思熟虑、更高层次的姿态表达。

仔细体会,这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发展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就是这种发展智慧的一个缩影。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是其内在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他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6日,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习近平又作出进一步阐释——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当天,习近平专门来到人口密度较大的虹口区,看市民驿站、问老人生活、谈垃圾分类,城市治理这朵花绣得好不好,就体现在这些细微处。考察过程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习近平叮嘱,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他语重心长地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谋划长远,科技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

上海是一座创新之城。每到上海,习近平也一定会提及创新。

2014年5月到上海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

2015年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

6日来到张江科学城,习近平再次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这次上海考察,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推进科技创新。

现在,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科学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取决于其中的科技含量。

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科技供给,就没有高质量经济发展。

习近平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聚焦关键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他对科技工作者提了3个“要”,涉及原始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

贯彻好这3个“要”,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6日上午习近平登上中国第一高楼 俯瞰上海城市风貌(资料图)

 

【学习进行时】11月6日至7日,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习近平在上海进行考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上海的发展,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这次考察,习近平强调了哪些大事,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上海的企业、社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高新科技园区进行调研。

在5日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刚刚宣布了三项即将在上海推进的改革开放重要举措,紧接着进行这次考察,显然极具深意。

示范引领,上海在全国发展布局中举足轻重

习近平和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有着不解之缘。

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仅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还专门赴上海调研,对上海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都十分熟悉。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也时常牵挂着上海。特别是十二届全国人代会期间,他是上海代表团的代表,2013到2017这五年,每年都到上海团参加审议,研究上海发展大计。

党的十九大后一年多,习近平两次来到上海。

……

习近平如此关心和重视上海发展,与上海的特殊地位分不开。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自开埠以来,上海就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上世纪90年代,中央决策开发浦东,党的十八大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里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深情地说:“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当年主政上海时,习近平便提出,“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这就是要求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和谋划上海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种场合,习近平对上海讲得最多的就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也是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项举措,每一项都具有全国意义,都事关改革开放整体的节奏步伐。

7日下午,听取了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他对上海提出了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四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五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习近平要求,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

他希望上海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总书记赋予上海的重任,也可见在习近平布下的全国发展大棋局中,上海的“先手棋”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这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壮举。如今,改革开放再出发,要驶向更深的水域,上海依然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追求卓越,用百姓心中的“秤”称量工作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强调,要发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实际,借鉴世界大城市发展经验,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城市精神”原本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8个字。

当时上海媒体评论说,这不仅切中了上海舒筋活血之穴,为“上海城市精神”扩了容,更是一次上海向“外面的世界”深思熟虑、更高层次的姿态表达。

仔细体会,这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发展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就是这种发展智慧的一个缩影。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是其内在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他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6日,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习近平又作出进一步阐释——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当天,习近平专门来到人口密度较大的虹口区,看市民驿站、问老人生活、谈垃圾分类,城市治理这朵花绣得好不好,就体现在这些细微处。考察过程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习近平叮嘱,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他语重心长地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谋划长远,科技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

上海是一座创新之城。每到上海,习近平也一定会提及创新。

2014年5月到上海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

2015年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

6日来到张江科学城,习近平再次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这次上海考察,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推进科技创新。

现在,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科学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取决于其中的科技含量。

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科技供给,就没有高质量经济发展。

习近平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聚焦关键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他对科技工作者提了3个“要”,涉及原始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方面面。

贯彻好这3个“要”,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上一篇:重磅!VOYA停售所有个人寿险
下一篇:被太多政治庇护申请淹没 美国不堪重负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