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市的緊急情況通知NotifyNYC可以用包括中文在內的14種語言向民眾發送緊急通知,但註冊該系統的市民中非英語人士僅占10%,在昨(30日)舉行的少數族裔媒體圓桌會上,市緊急管理局局長伊斯科(Zach Iscol)呼籲移民社區積極註冊,以便及時得到關於突發事件預防和轉移的信息。
2009年建立的NotifyNYC系統可以通過電郵、電話短信、以及其他移動通訊工具向訂戶發送市府信息,包括緊急預防、交通延誤、健康諮詢等多個門類。伊斯科在這場由市長移民辦公室主辦的圓桌會上說,該系統可以以包括手語在內的14種語言發送信息,但目前的110萬訂戶中,90%是英語訂戶。他說,對於一些移民社區來說,將自己的手機或電郵綁定政府機構發送的信息有時會有心理障礙。
為彌補這一缺憾,緊急管理局也試圖通過社交媒體推廣這項服務,同時還與全市60多社區組織合作,對他們進行六周培訓,使他們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市府在各自社區中進行疏散、救災工作。另外聯邦通信署也有將緊急信息通過手機發送的服務,但這一聯邦項目基本沒有多語信息,市緊急管理局也在推動聯邦通信署在其緊急手機短信中加入多語信息。伊斯科呼籲不諳英語的移民善用NotifyNYC系統,及時獲得至關重要的信息,該系統註冊連接:https://portal.311.nyc.gov/article/?kanumber=KA-01082。
提及冬季天暴雪帶來的緊急情況,伊斯科說,暴雪帶來的不只是冰雪引發的交通問題,還有連帶的一系列危險。比如水牛城發生的一次雪災中40多人喪生,除了當地雪災緊急通知發送太遲之外,雪中颶風導致的極低能見度使一些冒雪出門的民眾看不清路被陷雪中,也是問題之一。在紐約市,雪後黑冰一直是民眾關注的重點,但暴雪引起的海邊地區淹水卻一直未引起民眾足夠的關注。
被問及住在地下室的居民如何防洪時,伊斯科說,地下室防洪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比如裝水災警報器,規定門必須向裡開而不是向外開,窗戶上鐵閘也可以加以限制等。但地下室防洪最大的障礙是土地用途,如果沒有相關土地用途規劃將地下室出租合法化,這些措施就無法推出。
伊斯科也建議民眾不要在沙發等易燃物旁邊點蠟燭,不要在靠近門口的地方為電單車充電,以免電單車著火後無路可逃。同時民眾應在家裡準備好緊急備用包,確保自己需要緊急撤離時,身邊有現金、身分證件,緊急管理局網上的資訊可以幫助民眾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緊急逃離方案,網址是:https://www.nyc.gov/site/em/ready/get-prepared.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