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美艺艺术教育(meiyijiaoyuzixun)
凭借这些作品,她登上了《纽约时报》和 CNN,获得美国 Magnum 机构的资助,得以前往纽约大学进修。
在香港,这样的菲律宾女性,有接近 30 万人。
不过,在这个群体里面,有一个女生不太一样。
在她的镜头下,有明明相对而坐却只顾着玩儿手机的情侣。两人各自怀揣心事,任手指在键盘上驰骋......
她喜欢拍摄那些寂寞的人,因为他们萧瑟的身影与身为菲佣的自己,从这座大城市领会到的东西是那样的相似。



她拍出的照片多半都带着种疏离的气质。黑白色调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无论他们在干什么,是否在一个画面之中。


菲佣没自由、不平等
Bacani觉得香港是个神奇的地方,能给她安全的生活。
但生活得久了,她越来越肯定:这座城市并不认可她们,无论多努力地工作,多努力地想要融入,对于这座城市来说,她们都是异乡人。
从小就热爱画画的Bacani,尤其喜欢把色彩、线条搭配在一起的过程。但因为穷,儿时的她并没有学习的机会。
家里的贫穷让她不得已放弃了爱好。在来香港的前五年里,她和其他菲佣过着同样的生活:工作日做着无尽的琐事,休息的时候就去中环,消磨宝贵而无聊的时间。
Vivian Maier是一位大半辈子都住在芝加哥的保姆,并没有很多人认识她。
这些珍贵的照片大多拍摄于1950-1990年代,几乎记录下近半个世纪美国街头的变迁。



但Bacani并不喜欢这个比喻,她更喜欢做自己。“Vivian Maier已经是一个传奇了,而我想创造自己的声音。”


这组纪实照片揭开了残酷的现实,反映了菲佣悲惨的生活, 广泛流传,引起了极大反响。
「菲佣、摄影、大奖」,当这些毫不相干的词碰撞到一起时,不少人开始用一种猎奇的目光来看待这件事。人们在知道我的职业后,往往会露出一丝诧异,就像因为你是菲佣,就什么都不能做一样。或许,比起天赋,这一份“即使身处底层,仍坚持追逐梦想”的生活态度,才是Bacani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其实,当我在拍摄时,我不只是菲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