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今天舉行國會大選,反對黨工黨至少拿下72席,距單獨組閣門檻只差4席,澳洲政壇確定變天,工黨黨魁亞伯尼希成為澳洲自2013來首位工黨黨籍總理。聯合政府只拿下55席,總理莫里森已致電亞伯尼希承認敗選。
工黨贏得澳洲城市與郊區席次,當地選民關注通貨膨脹和氣候議題。同時,莫里森的自由黨在通常傾向保守派,但日益關注氣候變遷的富裕地區選民,遭無黨派候選人擊敗。
莫里森表示,已致電承認敗選,並祝賀亞伯尼希新政府,也宣布辭去自由黨黨魁,承擔敗選責任。他表示:「我承認澳洲民主運作結果,一如既往相信澳洲人和他們的判斷。我準備好接受民眾審判,今晚他們也做出了判決。我祝賀亞伯尼希與他的新政府安好。」
選票只開出六成,莫里森迅速認輸的一個主因是24日將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將由新任總理出席:「讓各國清楚知道澳洲現在由誰當家,非常重要」。
澳洲投票結果是通膨飆升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挑戰的最新例證,包括不滿美國總統拜登施政的選民,可能會在今年期中選舉用選票懲罰民主黨。在法國,儘管總統馬克宏最終成功連任,但極右派候選人瑪蘅.雷朋競選期間利用通膨議題贏得不少支持。
澳洲與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後,通膨率飆到數十年來最高。亞伯尼希主張,莫里森對日用品和醫療保健等費用上升負有責任。但莫里森反駁稱,澳洲經濟在他的領導下表現良好,失業率來到197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
澳洲昆士蘭省葛瑞菲斯大學副教授兼政治分析家威廉斯表示:「說這場選舉是經濟選舉可能不準確,其實是場通膨選舉。」
可望出任的總理59歲工黨黨魁亞伯尼希生於貧困家庭,由單親媽媽靠失能年金扶養長大。他以捍衛澳洲的免費醫療體系而為人所知。他也支持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LGBT)社群的權利,擁護共和政體,還是個死忠橄欖球迷。他在黨內是左翼派系的主要領袖,但成為黨魁後立場往中間靠攏,包括不再力挺更積極的氣候政策,亦對中國和國家安全議題上採用較強硬言論。
澳洲與北京的關係近年來急速惡化,莫里森也自詡為抗中急先鋒,並抹紅工黨為中共屬意的政黨。北京新任駐澳大使肖千日前撰文強調,中國崛起對澳洲不是威脅,似乎有意和解。亞伯尼希雖然沒那麼反中,但支持澳洲參加「四方安全對話」,也支持澳英美三國安全倡議,對中政策改變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