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紐約風雨大作。數十名華人頂風冒雨聚集在市長官邸門前。裏面,市長白思豪請來一些亞裔社區代表召開閉門會議,主題是他提出的引起亞裔社區強烈反彈的特殊高中改革方案。這是市長自去年六月突然宣布方案以來首次召開的社區代表會議,外面示威者抗議這次會議來得太遲,也不滿市長邀請的代表大多來自市府撥款的社區組織,而把大部分持反對意見的家長排除在外。
雨越下越大,風聲也越來越尖利,抗議者們的口號聲不絕於耳。但當一個看上去有些瘦弱的華人男子走上前來講話時,大家都安靜下來。他沒有打傘,站在雨裏頭髮和衣服都被打濕。「今天這裏沒有政客,沒有領導,我們都是普通家長。但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只要我們繼續抗爭,就能保護孩子們的未來。」他對集會者說。
為讀中學兒子走上街頭
他叫臧東慧,直到一年以前,這個名字在華人社區並不為人熟悉,去年6月3日,市長宣布取消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的計劃,以改變目前特殊高中學生中亞裔佔絕大多數,非裔、西裔學生比例過低的狀況。兩天後,臧東慧為了兩個正在讀中學的兒子走上街頭,參加華人社區針對改革計劃的大示威。那是他來美國以後參加的第一次示威,那時候他對美國政治幾乎一無所知。自從1995年來到美國留學,他取得了Rice大學的博士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碩士學位,得到了一份令人艷羨的華爾街大銀行的工作,成家立業過著不問世事的優渥中產生活。「那時候我連誰是柯謨(紐約州長)都不知道。」直到去年8月才成為美國公民的臧東慧說。
而現在他卻已經成了人氣急升的新一代社區領袖,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參與創辦了主要由華人家長組成的草根組織「紐約居民聯盟」,通過微信群與2000多人保持聯絡;他帶領家長們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走上前台,參與到從保衛特殊高中考試到反對在社區建監獄、大麻店和無家可歸庇護所的種種抗爭之中;還在多場競選中為候選人背書。
居民聯盟的家長們很多都和臧東慧一樣是過去二三十年裏從中國來到美國讀書,之後在這裏紮根的新移民,他們中很多人和他一樣不諳政治、卻因為為人父母而走上街頭,為孩子的前程振臂高呼;也和他一樣在這樣的抗爭中,終於下定決心申請成為了美國公民。他們大多數沒有登記黨派,但他們篤信自由競爭、獎優罰劣,推崇靠個人奮鬥取得成功的理念明顯傾向於保守,他們支持的政客大多也是共和黨或趨於保守的民主黨候選人。
他們只是近年來在常青藤大學考慮族裔的招生政策和娛樂大麻合法化等問題引起的全國性大辯論中異軍突起的華人保守派力量的一部分,他們的崛起意味著在這個過去二十年中都是鐵桿民主黨票倉的社區中,變化正在悄悄發生。這種變化是否會在將來的某一天,以令人震驚的力度在紐約市、甚至全美國的政治版圖上留下印跡也尚未可知。
華人紮堆不再是「啞裔」
亞裔在美國歷史上有過不少屈辱的經歷,最典型的莫過於1882年生效的排華法案,這條法律禁止絕大多數中國移民進入美國,也嚴重擠壓了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的生存空間,其影響直到1965年才完全消除。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擎族裔平等大旗的民主黨似乎應該是亞裔自然而然的選擇。事實上,從2000年至今的總統大選中,大多數亞裔選民的確是將選票投給了民主黨候選人。但如果將目光投向更久遠的年代,在2000年之前亞裔選民的投票走向卻與現在截然相反。
1992年亞裔選民首次在總統大選中被作為一個獨立群體進行統計,那一年超過半數的亞裔捨棄了後來獲勝的民主黨候選人克林頓,而把票投給了共和黨衛冕總統老布什。接下來的1996年,大多數亞裔選民再次捨棄衛冕總統克林頓,把票投給了後來落敗的挑戰者、共和黨參院多數黨領袖多爾(Bob Dole)
全國亞裔調查(NAAS)總監Karthick Ramakrishnan在2016年為《美國未來》(The American Prospect)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說,兩黨在移民政策和與亞裔社區互動方面的差異是導致亞裔選民後來從共和黨倒戈轉向民主黨的主要原因。在這篇文章中,他也直言令自己擔心的其實是亞裔總體上的政治冷感。「亞裔社區領袖總是對我說,亞裔一心賺錢養家,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參加社會活動。」他寫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總統大選中突然冒出的激情澎湃的華人特粉讓很多人著實吃了一驚。洛杉磯的獨立投資人王湉2015年夏天把兩個政治理念相同的朋友拉在一起建了個三人微信群,支持有意參選總統的地產大亨特朗普,成為之後在微信上迅速擴展的挺特華人群的雛形。一年以後這個名為「華人挺特」(CAFT)的微信網絡已經在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之外的美國各州建立了分支群,成員達到8000多人。
在當年的選舉中,挺特華人在線上線下都顯得非常活躍,不僅在微信上轉發挺特文章,還以各種新穎的挺特方式吸引公眾的眼球,比如2016年十月開始華人特粉在美國多個城市發起的挺特飛機秀,由小飛機拖著挺特橫幅在城市上空盤旋造勢,引得連遠在中國的媒體都爭相報道。
但熟悉華人社區近年來動向的人都知道,華人特粉們在2016年的高調出場並非突如其來,而是近年來在華人權益意識覺醒和參政意識提高的上下文中自然推演出的段落。2013年晚間脫口秀主持人吉米金莫在他的搞笑節目中播出了一段6歲孩子提出以「殺死所有中國人」來解決美國國債危機的視頻,引起全美20多個城市華人大示威,聲勢規模前所未有,迫使吉米金莫道歉。此後這個曾經因為沉默隱忍被稱作「啞裔」的群體開始越來越頻繁的發起抗議示威。從為執勤時開槍誤殺非裔而被起訴的紐約華警梁彼得討公道的挺梁大示威,到在全國多個州此起彼伏的反對亞裔細分法、娛樂大麻合法化的抗爭,華人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在引起華人擔憂的種種社會問題中,最能把這個意見多元的族群聚合在一起,讓人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無疑就是教育。從加州反SCA-5運動,到哈佛大學招生訴訟案,再到紐約市風起雲湧的反特殊高中錄取改革浪潮,新移民華人家長們毫不含糊的把矛頭對準了追求校園族裔平衡、卻可能使優秀華人學生因為膚色而名落孫山的平權法案。

臧東慧在公眾集會上呼籲保護SHSAT。

臧東慧和其他華人在二月公益維護官特殊選舉中支持唯一共和黨候選人Eric Ulrich。

居民聯盟家長與劉醇逸的破冰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