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許多華人發現自己銀行帳戶裡的存款突然被盜;有的人甚至被人連續幾次被盜。丟失的存款數額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最多的有十幾萬元。他們去銀行要求賠償,被銀行拒絕,因為銀行認為「錢是被他們自己取走的」。他們去紐約市警察局報案,有的警察局不接案,有的警察局接案後「很久破不了案」,最後能拿回自己錢的人不到三成。

2022年4月,這些受害人在微信上建立了一個「銀行投訴者維權群」,成員已達306人。他們在群裡交流資訊,並組織了去大通銀行(Chase)門前抗議;最近,他們又在醞釀去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門前抗議。同時,也有人建議提告銀行,許多人表示願意加入。一名成功拿回被盜款項的華人表示,提告銀行可能會有效果。
案1/短時間多地取款
一名要求匿名的華人女士說,不久前的一個晚上11點多,她的手機收到一條來自道明銀行(TD Bank)的短信,問她「是否取錢」,她回答「沒有」,但是帳戶裡的幾千元還是被取走了。而且,這些錢是分別在曼哈頓、布魯克林和法拉盛的幾個分行裡先後被取走的。
第二天,她去道明銀行查詢,銀行說有人用銀行卡從ATM取走錢。她說自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從這幾家距離很遠的分行取錢,「一看就知道是盜竊」。銀行要她去警察局報案,她去了附近的109分局,但該局不接此類案件。接著,她去附近幾家分局報案,都不接案,警察讓她去曼哈頓華埠五分局報案。報案時,警察要她去銀行填表後再回來。
她說,警察去銀行看了錄像,發現取錢者身穿著制服、戴著帽子,故意低頭取錢,看不清楚相貌。
銀行資料顯示,偷錢者還盜竊了她的身分證明、銀行資料等,用這些資訊在網上開了另外一個銀行帳戶,然後,偷錢者把偷竊的支票存入這個帳戶,再從這個帳戶取錢,「總數有幾萬元」。她覺得自己成了竊賊取錢的「中介機構」 。
她說,還有人用假的身分證申請別人的失業金。她認識幾個老人的帳戶也被偷錢,偷盜者用他們的資訊開了信用卡,用這張信用卡購買幾萬元貴重物品。追帳公司來信催債,老人們才知道他們「被購物了」。

她說,偷盜者「拿」到她的銀行簽帳卡(debit card)後,去購買名貴的珠寶項鍊,她收到銀行的每月帳單後才知道。然後,她就給這些珠寶店打電話,說她沒有購買這些項鍊。她的兩家銀行帳戶一共被偷了幾萬元,幸好都要回來了。過去,銀行說存款有25萬元的賠償,現在也變了,「我現在不敢在銀行存錢了。」
存款被盜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她說,她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處理此事,忙到焦頭爛額。她要給許多機構打電話,說明情況;她向稅務局、交通局報告,消除隱患。她說,現在,三大信用評分公司也知道盜竊很嚴重。「如果要索要個人信用,只有本人與公司進行視頻,公司確定以後再寄資料。」
華人女士說,她認識的朋友的存款也被盜,去找銀行,銀行不理。「銀行投訴者維權群裡大多數受害人都沒有拿回被盜款項。」她對紐約市警察的不作為感到無奈,「小偷就在這裡,他們卻抓不到。」

案2/帳戶多次被竊
紐約居民Emily說,2022年1月,她去洛杉磯出差,下了飛機要租車,卻發現信用卡不能用。於是,她給信用卡公司打電話,重新申請了一張。2022年4月,她去加拿大探親,乘坐飛機前,又發現電話不能打了。「我感覺,有小偷盯上我了。」
她有一張道明銀行卡,銀行給她發電子郵件說,她的存款被偷了5萬多元,並且知道錢轉到哪裡去了,要她去報警。最後,道明銀行把被偷走的5萬多元追了回來。她說,被偷了幾次後,她從銀行取走存款,又擔心被偷走,就用這些錢買了年金(Annuity)。
過去,她在匯豐銀行(HSBC)有帳戶,後因出事,她的帳戶被轉移到公民銀行(Citizens Bank)。後來,公民銀行通知她,她的帳戶裡的錢被偷走8000元。最近,公民銀行告訴她,她的帳戶裡又丟了幾千元。「存款兩次被偷,讓我感覺銀行有問題。」
她說,偷錢者知道她的所有資訊,因此能夠多次行竊。「如果去報警,要在警察局辦理手續,幾乎需要一天的時間。」因此,她也懶得去報警。她認為,銀行的問題很多。「我聽說,微信群裡面八成的人被偷的錢沒有要回來。群裡被偷錢的人心情都不好,因此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

案3/銀行處理慢半拍
紐約市皇后區貝賽居民小陳說,他在美國商業銀行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都開有帳戶。2022年6月6日,他發現有人在紐約市和長島的美國商業銀行分行分別提取5000元。他檢查自己的銀行帳戶時,發現還有一筆9000元的支票待取(check withhold)。他給美國商業銀行打電話,請他們凍結帳戶,不要讓那9000元支票兌現。
第二天,他上網查看帳戶,發現那筆9000元的支票已經兌現。而且,有人用他的銀行卡購買許多貴重物品,而銀行並未採取制止行動。他趕到貝賽的分行,請他們立即停止支付。員工給銀行總部的防詐欺部門打電話,購物的費用退回來了,但是1.9萬元的被盜款需要30個工作日處理。
他說,等到30個工作日時,他又給銀行的防詐欺部門打電話,銀行告訴他處理被盜案件處理時間又延長至60天,而且需要他遞交一個投訴信(complaints)。等到8月初,他又給銀行打電話,對方說需要90天時間。「我要求與主管通電話,主管也說需要90天時間處理。」
他曾經辦理過移動網上帳戶服務。他上網檢查後發現,紀錄顯示有人與銀行預約時間,要去銀行取錢。「這小偷的膽子也太大了。」後來,他透過這個軟件取消了預約。他又去了當地的警察局報案,警察告訴他,最近發生了很多這樣的案件,警察局的偵探也被偷錢。「報案以後,至今沒有下文。」
小陳說,富國銀行處理得比較好。一個多月前,富國銀行給他打電話,問他是否來取錢,他說「沒有」。
富國銀行告訴他,有人要從他的帳戶取錢,但是銀行工作人員發現取錢者不是他本人。他認為,富國銀行檢查比較仔細。例如,他有一次去取錢,銀行發現簽字與檔案裡的簽字不同。「檔案裡是我18歲時候的簽字,我都忘記什麼樣了。」

案4/取錢者持真身分證
Grace是紐約市的一名美甲工。她說,她和先生在大通銀行開了一個共同帳戶。2022年8月11日,有人通過身分證和簽字,從他倆的帳戶中取走2000元現金。她說,她是在網上看到的,於是她去大通銀行的天景分行了解情況。「工作人員說,他們也不知道這些錢是從哪個分行取走的。」
分行裡的人還給總公司的客服部門打電話,請他們處理。但客服部門說,他們不賠,因為取錢者持有真的身分證;兩天後,她收到拒絕賠償信。她又去附近的警察局報案,警察說,去年就有了用假的身分證騙錢的案例。她又去找大通銀行,大通銀行說,錢是下午4點50分取走的,要她拿出證明,這個時間她不在銀行。「當時,我在指甲店上班,丈夫去接5點鐘放學的孩子,都不在銀行。」
她說,她在8月11日的前幾天,剛剛在緬街上的大通銀行存了幾張支票,大約差不多2000元。這些錢存入儲蓄帳戶,而不是支票帳戶,因為聽說支票帳戶容易被盜, 「最後,存入儲蓄帳戶裡的錢也被盜了。」
多發生在華人社區
銀行被盜案不僅發生在紐約華人社區,也發生在外州華人社區。舊金山時報報導,七名花旗銀行客戶表示,他們的銀行帳戶總共損失了60萬元,七名受害者都是通過電匯丟錢,都是亞裔。受害者指責花旗銀行沒有使用雙重身分驗證來為交易把關。
受害人的Chapman Ng損失了8萬元,「導致夜裡無法入睡」;聖荷西的Stephen Lee被偷盜了8.1萬元,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Kai Chin損失了6.5萬元。Chin說這一切都是從有人更換手機的SIM卡開始的。「沒有我的身分證,沒有我的簽名,有人在費城更換了我的SIM卡,而我在加州。」駭客似乎接管了他的花旗銀行帳戶,並從中匯出6.5萬元。
亞裔愛心輔助協會是2022年2月在紐約成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副總裁吳楠說,這個組織幫助華人新移民盡快適應美國社會。她說,新冠疫情爆發後,聯邦政府發放失業金,就有人盜竊這些失業金。她說,受害人一開始並不知道,而是在報稅時被會計師告知要補稅,因為他們已經「領失業金」了。
吳楠說,他們並未領失業金,而是別人利用他們的資料申請失業金。如果不想繳稅,他們就要去政府申辯,還要去警察局報案。她說,由於疫情的原因,政府的電話很難打。
吳楠就幫助朋友做這些事情。 「我曾經做過八年的政府翻譯,了解他們的工作程序。」等到政府的事情理清,她就將資料交給律師,由律師處理。
受害者組群自救
從2021年開始,銀行存款被盜的情況開始發生,但是沒有引起華人的關注。2022年4月,銀行存款被盜案件的受害人組織了一個微信群,也把她拉入群內。「我不是受害人,只是對相關問題提供解釋和建議。」她說,她不久前幫助解決了一個身分盜用的案件,受害人被開網路和電話,然後被討債,「我們機構志願者幫他做的」。她說,把偷走的錢要回來比較困難。她說,銀行的調查程序比較複雜,尤其是存款被盜更是難做。
她說,從盜竊案曝露情況來看,受害人主要分布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及布魯克林第八大道等華人社區,而皇后區的艾姆赫斯和曼哈頓的唐人街的案件則比較少。受害人不僅住在紐約,也有的住在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