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長霍楚23日下午簽署通過亞裔細分法案(A6896/S6639),特定部門將在明年12月開始搜集數據,2024年起強制執行搜集;紐約中華公所、美國酒店華裔協會、紐約市居民聯盟、紐約同源會與亞裔維權大聯盟等紐約市三大華人區的僑團與民間組織,24日緊急召開記者會,除了共同對外表示難以認同立法結果外,也為了在法律執行前向州府爭取談判空間,把可能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華社將共同成立組織與州府斡旋。
該法案最受華社抨擊的是執行層面僅針對亞裔社區分類搜集數據,僑領與組織代表當天均質疑政客為何不針對白人、非裔或拉丁裔細分,而只拿華人開槍?
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表示:「6869-A法案,過去曾經兩次遭到前任州長的否決,十分遺憾的是霍楚州長卻簽署了該項法案。我們華人社區認為細分亞裔收集數據並不具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因為收集資料並不需要把亞裔細分。」
「亞太裔是美國排名最少的族群,在政治力量上己屬於羽量級的社區,若再將亞裔細分、在政治上會進一步弱化亞裔的政治力量,在社區上會造成族裔社區的對立、在爭取資源上造成不必要的紛爭。」于金山說,「特別在教育上,我們要反對推行亞裔細分法,這會影響到新生代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得思考,怎麼做可以限制法案執行的範圍。」
美國酒店華裔協會創會會長黃華清表示,接下來將聯合各區華社成立反對亞裔細分法的相關組織,在州府正式推行法案前,由組織與州府談判,將法案對華人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州府在12月14日的視頻會議上,當時說會再考慮。」紐約市居民聯盟主席臧東慧說,「州府財政這麼緊張的情況下,為什麼一定要花費1,200萬美元在這法案上呢?」
由於州長霍楚近期才到布碌崙區募款,社區當時也向她陳情反對亞裔細分法,臧東慧因此表示:「我們保證明年初選與普選時,全面抵制霍楚競選州長。」
亞裔細分法原定將紐約的亞裔分為24個族群,後來經布碌崙居民聯盟主席臧東慧等社區人士反映,而改為12個族群,並將西藏重新併入華裔計算,但台灣因為仍「被」獨立出來,而備受華社抨擊。
但是根據州長辦公室亞裔社區聯繫人范小江(Elaine Fan)24日一早釋出的聲明,州長霍楚日前簽署的6869-A法案備忘錄中,未來紐約亞裔的數據調查分為十個族裔,占比由高至低分別是:華裔、日本裔、菲律賓裔、韓國裔、亞裔印度人、孟加拉裔、巴基斯坦裔、尼泊爾裔與泰國裔。
此外,聲明中表示:「紐約州將有18個月來執行這項法規。第一次數據收集報告開始的時間為2023年12月,紐約州勞工廳、司法正義服務署、心理健康辦公室還有臨時以及殘障協助辦公室,將統一擁有兩年的時間來執行這項法案。對於這些部門的數據強制報告,會到2024年才開始。」
當天,代表華埠選區的州眾議員牛毓琳因為是主要提案人之一,而受到現場出席者的抨擊。
亞裔維權大聯盟副會長趙靖桉表示:「從遊民所到這個法案,這些都是政治議題,而這個(亞裔細分法)是牛毓琳提出來的,她有沒有跟你(社區)談過這個事情呢?我只希望我們華人真的能夠找出能夠幫我們做事的人,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前布碌崙38選區市議員參選人林煜則認為,亞裔選民不要盲目相信(blind trust)特定政黨或參選人,以後投票前要清楚對方提出的政策。
記者向州眾議員牛毓琳詢求置評,但未得到回覆。
選舉顧問何德鄰有豐富的數據分析經歷,他受訪時表示:「這項立法的最大受惠者是處理數據的人,而不是被搜集數據的人;歷史上最受數據細分所害的是二戰時期的猶太人。」
何德鄰認為,法案內容相當模糊,現在還不能確定亞裔細分法是否就是「禍害」華人,但他也直言,「政府此舉不懷好意、居心叵測」,並建議華社未來如果想組織跟政府談判,「大家也可以多拉一個焦點:數據存長時限」,也就是向政府質問亞裔細分數據的保存期限。
「對任何一個政客來說,他們都想把最不受歡迎的政策的影響減到最低,以便連任。而這最低影響的體現,就是體現在他們自己的得票率影響到最低。」何德鄰說,「以後有那麼精準的數據時,政客當然想把最不受歡迎的政策局限在華人當中了,因為低投票率的華裔對任何一個政客的得票率影響都低。」
州長胡楚於23日簽署了由州眾議員牛毓琳和參議員薩拉澤(Julia Salazar)提出的亞裔數據細分法後,引發部分華人社團及人士的強烈反對。來自曼哈頓、布碌崙、皇后區的約50名華人代表24日齊集中華公所,表達對該法案的關切和擔憂。在場人士表示,將醞釀成立專門針對該法案的組織,收集各方意見,正面與州府交涉。由於法案已經簽署成文,社區亦希望通過約束法案實施範圍盡量減少其影響,令該法案不能在教育系統中推行。
亞裔細分法要求所有已經在收集人口結構數據的州政府部門對亞裔的數據按照分支子群進行細分收集,以便了解亞裔社區各分支的不同需求,而更好的調配服務資源。今後州府部門發放的表格必須包括華裔、日本裔、菲律賓裔、韓國裔、越南裔、亞裔印度人等十個主要亞裔分支族群的單獨分類。這些州府部門還被要求對所收集的信息每年發布一次。此外,紐約州將有18個月來執行這項法規。第一次數據收集報告開始的時間為2023年12月。對於這些部門的數據強制報告,會到2024年才開始。
擔心影響亞裔長遠權益
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表示,亞裔數據細分法(6869-A法案)已在州長的簽署後成為紐約州法律,令人十分擔心此法案今後對亞裔權益的長遠影響。他表示,該法案過去曾經兩次遭到前任州長柯謨的否決,十分遺憾的是胡楚卻簽署了該項法案,「我們華人社區認為細分亞裔收集數據並不具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因為收集資料並不需要把亞裔細分。亞太裔是美國排名最少的族群,在政治力量上已屬於羽量級的社區,若再將亞裔細分、在政治上會進一步弱化亞裔的政治力量,在社區上會造成族裔社區的對立、在爭取資源上造成不必要的紛爭。」
于金山還指出,該法還存在使亞裔刻板化更為嚴重,強化配額制度。他認為,亞裔渴望在美國主流社會中提高地位,但卻處處受制於配額制度的打壓。例如紐約市府在過去數年中有意以配額的方式,受限亞裔學生在高中裏的就學權利。他表示,目前可以補救的方式重點在約束其實施的範圍,堅決不能容許任何法案影響到華人新生代接受教育的機會。
美國酒店華裔協會主席黃華清表示,雖然亞裔中各種群存在種族、語言、文化、宗教、經濟條件的不同,但包括非裔、西裔在內的其他族裔也存在同樣的情況,該法卻單獨將亞裔進行細分,無疑是在分裂亞裔社區。他建議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收集各方意見,與州府進行溝通,施加壓力,盡可能地將此法案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籲用選票抵制不能代表華社的民代
紐約居民聯盟創始人臧東慧、美華力量聯盟副會長羅維宗等都認為該法推行屬於政客玩弄政治的把戲,抨擊最初得到華人支持的民選官員並未為華人社區謀福利,呼籲華人通過選票抵制不能代表華社的民選官員,選出能真正代表社區的聲音。
布碌崙居民凌飛指出,如果政府希望幫助弱勢群體,應當結合他們的實際困難,收入和需要提供幫助,而不是以種族、來源國或膚色為劃分標準,亞裔應當團結其他族裔一起反對這一違反常識以及具有誤導性的法案。
此外,紐約同院會前會長陳慧華、曾參選第38選區市議員的林煜、亞裔維權大聯盟副會長趙靖桉等均出席了會議並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