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残疾人艺术家们的非凡故事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17-10-28 16:08:58 ]

这是一群身体不健全的人,却绝不是生活的弱者,他们每完成一部作品,便赢得无数掌声;他们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良好的艺术修为,更给处于困难中的人们带去勇气;他们不仅自己自强不息,也在想尽办法努力帮助别人……

毫无疑问,他们是一群怀抱梦想,心灵纯净的王少毅、剪纸大师闫铁鲁、扎染画师张福玲、聋人画家兰珍妮等我市优秀的残疾人艺术家,以及残疾人文化产业相关单位、社会各界爱心艺术家(省级以上协会会员)、残疾人文艺爱好者报送的300多件文化艺术作品将与广大市民见面。

众所周知,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艺术家们的成才之路更加崎岖不平,然而他们追求梦想,圆梦艺术的信念却也更加坚定,他们的人格魅力、艺术作品散发出别样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先睹为快,认识几位来自济南的残疾人艺术家,感受他们的精彩人生。

王少毅 大山里走出的都市“牧羊人” 

你无法想象,一个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每天忍着剧痛只能以常人五分之一速度行走的人,既无法背沉重的画箱,也不能拿大个的画框,却对山有着近乎于痴狂的热爱。春去冬来十余载。如今,他带着百余幅画作和比画还要多的故事,成为都市里的“牧羊人”。他,就是王少毅。

11月24日,大雪纷飞。此时的王少毅正在山中写生。当记者问起何时返程时,他回答:“大雪封山,我还在创作,这里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风景。”对王少毅来说,自己的身体不算什么,世人如何看他不算什么,甚至自己有没有钱都不算什么,只要拿起画笔,他就能孤独绽放——

王少毅自幼沉迷油画,自成灰褚厚重、粗粝拙糙一派。后师从俄罗斯表现派大师康卡连柯。在油画界,康卡连柯讲究画面于拙糙中闪显灵动,三维中见气流疏阔。王少毅深得其诣,从此他的画便有了闪跳的姹紫嫣红。王少毅的每一幅作品,始终蕴藏着色彩的跳跃和活力。其中不仅是简单的视觉唯美,而是调动起精神世界中的深长意味。身体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不能长时间作画,但大量的写生沉淀使他具备了驾驭多种艺术表达形式的能力。无论是油画、丙烯、水粉、色粉、素描、速写,均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著名油画家、色彩理论家、山东色彩研究所创始人李广元先生说:真正艺术创作者的作品应该来自于生活。现在好多画家在家里想象着画自然,而不是走到自然当中,和自然去交流、感受自然的生命律动。那种作品只是具备了一些自然表象而已,永远不会具有真正的艺术生命力!而王少毅的画,朴实、流畅,他的作品不戴首饰,不是巴黎贵妇头上惹眼的宝石,灵动自由的形式创造背后,是对画家功力的高难度考验。12年前,王少毅来到沂蒙山,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从此,沂蒙山上便经常可以看到,驼背拎着画板独行的王少毅。或隐匿于沟壑,或横亘于阳坡。春来枝头嫩绿,夏日浓阴密匝,秋时金黄浓烈,冬至冰霜凝寒,沂蒙山四季流彩中都有王少毅的身影闪没。这些年,他和山里的村民也渐渐熟识,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为了创作牧羊人系列作品,王少毅和山里的羊倌结为兄弟,跟他们一起牧羊,一起聊天,一起生活。把自己融入山里人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真正的一分子。

在王少毅的朋友看来,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像王少毅这样单纯追求艺术,把全部的热忱洒向画布的人,少之又少。一位友人向记者回忆,有一年冬天,几个朋友到蒙山西麓明光寺接王少毅下山。见到他时,他身穿老乡们为他量身定做的青棉袄,骄傲地向来人炫耀堆满三间房子的作品。朋友动情地对记者说,“当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油画的色彩映在他的眼中,闪烁着跳跃的光芒,就像那束在荒原上盛开的野花,它不曾因寒冬而枯萎,也不曾因少人欣赏而自卑。生命的过程不在于曾经辉煌,而在于是否能够忍受孤独。独处偏隅,落寞寂寥中,坚持孤独地绽放!”

●王少毅,山东当代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济南市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1980年从部队转业至济南市工人文化宫任专业美术师,当年参加全国宣传画展获一等奖,同时获山东省一等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任职期间,作品数次入选全国美术展并多次获奖,对色粉、速写、油画均有较高的造诣。

姚乐光 用劲笔书写坚强人生

11月25日,天空飘着雪,道路有一些湿滑难行,记者在济南市永长街回民小学的“石京画院”见到了姚乐光。

“同学们把上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出来,今天我们要学习几个新字……”,教室里40多个孩子全神贯注地跟着姚乐光学习毛笔书法。挺拔的身姿,浑厚的嗓音……看他忘情地投入在教学过程中,谁也记不起来他是一名腿部患有疾病的肢体四级残疾人。

12岁那年,一次偶然机会,姚乐光拿起毛笔写字,此后便再也割舍不下,这一写就是48年。“就像找到了心灵深处的知音。”姚乐光如此解释他与书法的结缘。姚乐光曾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擅长隶书、墨竹。

48年来,每个月4刀纸,7瓶墨汁从未间断,他潜心练习,寒来暑往,不写完绝对不休息。有时候一写就是三个多小时,站的时间长了,腿就会疼的影响写字,他就会找来毡布把腿垫高或者跪在椅子上来减轻疼痛继续写。如今60多岁的他,仍每天坚持完成13张作品。在与病魔无休的争斗和艰辛的练字中,他用刚强的隶书语言诉说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体悟到匿藏在书法中的那份炙热爱恋。

苦尽甘来,姚乐光现在在书法界已小有成就。近年来,他又热衷于公益。在“石京画院”公益教学5余年,除了免费孩子们指导书法,同时他还注重对孩子们品德的培养,结合书法讲授名人故事,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2015年年初他还参加了舜网主办的泉城义工春暖泉城文庙公益书画义卖活动。

多年来,走进姚乐光书法义务课堂的学生不计其数。他告诉记者,“我喜欢书法,热爱书法,写书法能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用一支毛笔、一方砚台就可以修身养性。我喜欢教书,把我的技艺教给喜欢书法的孩子们。”姚乐生说,他有个心愿,希望自己能教出更多的学生,“为把这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一起奉献我们微薄的力量。”姚乐生说。

●姚乐光,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培训中心教授、中国国画家培训中心教授。自幼酷爱书法,长于隶书墨竹。

闫铁鲁轮椅上剪出传世佳作

美丽的洛水女神临水而立,衣袖在风中翻飞……闫铁鲁剪刀下的《洛神赋图》11.4米长,比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放大了1倍,上面的人物、风景、山川、树木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让每一位见到的人都禁不住惊叹。闫铁鲁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幅剪纸作品,他坐在轮椅上整整剪了15个月……

1951年,仅8个月大的闫铁鲁与哥哥同时患上小儿麻痹症。那个年代,同时照顾两个病孩,对一个家庭来说极其艰难。在父母再三斟酌下,小铁鲁被送到乡下姥姥家。五十年代的农村缺医少药,小铁鲁的病情加重。到七八岁时,腿不仅萎缩得厉害,就连腰也不能直起来。因身体原因,小铁鲁被学校拒之门外。同龄人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为了打发时间,小铁鲁只好跟着姥姥和姑姑大婶们学剪纸、做鞋垫,这为他日后搞剪纸艺术打下基础。

20多岁时,闫铁鲁回到济南父母身边。在街道居委会的帮助下,他开始帮别人打毛衣挣钱维持生活。后来他又参加残联为残疾人举办的无线电培训班,虽然他未上过一天学,但他特别肯琢(,终于学得一门维修家电的一技之长。与此同时,剪纸作为他的业余爱好,一直坚持不懈。有了家电维修部的稳定收入,闫铁鲁开始积极回报社会:1997年春节,他把800元慰问金捐给“希望工程”;1998年,南方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又捐出自己辛苦挣来的部分收入。后来他了解到济南特教学校的学生非常需要帮助,便买了400余元的图书送了去。这些年,他担任长清“绿星之家”公益网站的理事长,为残疾人创业就业奔波忙碌……

闫铁鲁告诉记者:“真正开始以剪纸为业,也是从一次爱心捐助开始:2000年,青岛一个得白血病的女孩需要30万元上北京治病,北京画家马海方发动艺术界给他捐画义卖,我说送了两幅剪纸,一幅姜太公,一幅李清照,都是40厘米长30厘米宽,居然很快拍卖掉了,每幅卖了1千元。当时我心里很高兴,剪纸爱好原来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用于公益。”

“我现在正在根据元代王振鹏所绘的《龙池竞渡图》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已经剪了2年多了,预计还得一年多完成。”闫铁鲁告诉记者,现在自己虽然已经66岁了,视力明显下降,但是对剪纸的热爱却是有增无减,只要身体允许,他现在每天都要在轮椅上剪五六个小时。“对艺术的追求要精益求精,这对我也是个挑战。”闫铁鲁如是说。

●闫铁鲁,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主任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济南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剪纸协会会员。2005年12月被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传播美的使者“爱心大使”荣誉称号,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李鲁 80后女孩手绘多彩“葫芦娃”

李鲁今年33周岁,现为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就业服务员,专门负责辖区内残疾人就业、培训等相关工作。

因先天性残疾,左手发育不健全,让儿时的李鲁吃了不少“白眼”。然而好强的她,一路求学都选择了“正常”学校。“因为我一直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正常人,从小学到大学,我不断完善自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山东省轻工业学院广告装潢设计专业。”说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李鲁很是自豪。2005年8月,李鲁通过天桥区残联严格的招考,成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10年来,尽管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但能为残疾人做些事,李鲁至今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从小我就爱好画画,画画的时候最开心,画笔仿佛为自己插上了翅膀,在画的世界里,我就是一个快乐的天使。”李鲁告诉记者,毕业来到街道后,她一直琢(怎么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帮助残疾人。想到自己会做各种手工作品,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为什么不把这些残疾人集中到一起,让他们学会一些手工技能,制作出作品去网上买呢?”在李鲁看来,这样既能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还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李鲁开始天天到社区里走访调研,最后选择了矿院路社区联合党委的活动室作为活动场地,在社区及办事处的努力下,今年夏天这个爱的手工坊就开起来了。“每一道工序我都手把手的教给这些残疾人,我做的在常人看来并没有多么伟大,但是在这些残疾人和他们家人的眼里,我所做的一切,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李鲁说。

2015年5月,济南市举办的济南印象-创意手绘大赛,李鲁创作的一幅名为《泉城印记》的葫芦,在千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并取得优秀奖。在李鲁家,随处可见绘有精美图案的葫芦。“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作品,都会感受到我的快乐。”李鲁如是说。

上一篇:嘉祥郏营村民间艺术家郏尚瑜:画虎传神
下一篇:济宁民间艺术家潘素勤:“剪”出艺术人生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