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剪纸、糖画、手指书这些民间艺术,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想把这些绝活玩得巧、玩出成绩,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们来看看用剪刀“剪”出的艺术人生。
老辈人过春节都习惯在窗户上贴窗花,各式各样的图案和福字,都寄托着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一把剪刀、一叠红纸,经过艺人的精雕细琢,在纸上呈现出了人生百态。
记者见到潘素勤时,她正在家里整理剪纸作品,今年60岁的她已经与剪纸艺术结缘30个年头了,来到她的剪纸工作室,我们立刻被一幅幅精巧唯美的剪纸艺术吸引了,古代四大美女、牡丹花卉,惟妙惟肖的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没等我们开口,潘老师就迫不及待的给我们介绍起她刚刚创作完成的寿字作品。
上面是蝠,蝙蝠,代表福,这个小鹿代表禄,这个代表寿,寿桃,这就是福禄寿,上面是这个含义,下面是一年四季,就是梅兰竹菊,福如东海长流水,旁边的是松鹤延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个包含了很好的寓意…
潘素勤老人告诉我们,她从小就喜欢剪纸艺术,但是真正给她启发和灵感的还是来源于自己的母亲。潘素勤说:“我是从小受我母亲的影响,我母亲绣花,剪个鞋样子花,小时候衣服上母亲也绣的花,我就非常非常的喜欢,感觉着很神奇。”
从那时候开始,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就深深的印在潘素勤心里,但只是喜爱,却始终没有拿起剪子,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让她真正的与剪纸艺术结缘,并深深的爱上了这项民间艺术。
潘素勤告诉记者:“我妹妹结婚的时候,她就找个剪喜字的人,那时候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就说看看二姐吧,是不是会剪,那时候还真没摸过剪子呢,后来他俩就去家里了,在报纸上写了个双喜,然后就一对折,我给他剪出来了,说的行行,挺好的,从那我就来了信心了,开始就剪”
一把剪刀、一叠红纸就是她的创作工具,甭管是出门游玩还是饭后散步,不管做什么,这剪纸小样始终都在她脑子里勾画想象,不仅如此,潘老师还经常的把作品参与投稿,每次看到自己的剪纸能呈现在报刊杂志上,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潘素勤说:“反正每一次投稿没有不中的时候,也觉的有信心,从那就是个开始,那个时候挺高兴的,把我的剪纸能上了报纸上了能上了报了,那种心情非常的愉悦”
从蝴蝶窗花到自己创作的孟母断机杼、知足常乐大幅剪纸作品,这三十多年来,自己剪出的作品也已经不计其数。凭着一把小小的剪刀,潘素勤从自娱自乐到招收徒弟,现在她的剪纸还被邹城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欣喜的变化让年近六旬的潘老师特别的有成就感。
潘素勤说:“以后我看我这个剪纸是放不下了 ,特别咱们这个也是民间艺术,别把这门民间艺术失传了,我都想传承给大家,让我们每个人都过上快乐愉悦的生活,把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剪纸已经成为潘素琴老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老人虽然年过六旬,但是每年还要创作上百幅的作品。对于潘素琴来说,剪纸不仅剪出了雅致的生活,而且剪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