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0位社區民眾、倡權者、社區機構代表及民選官員昨(27日)齊聚紐約市府台階前,開展第十二屆亞太裔城市維權日活動。到場亞裔代表表示,亞裔人口是美國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目前亞裔人口在紐約市人口的比例超過15%,但在2020財年,亞裔社區及服務組織僅獲得4.37%的市府可自由支配的撥款。他們呼籲市府應公平分配資源,滿足亞太裔社區不斷增長的人口和需求。
本次活動由亞裔兒童家庭聯盟(CACF)組織,包括華策會、松柏之家、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等多個華裔社區機構和組織均到場支持。CACF共同行政總監Anita Gundanna表示,缺乏資源常常會導致亞太裔無法充分發揮潛能,特別是紐約約有50%的亞太裔英語水平有限,他們更需要相關資源的支持。
此外,亞太裔組織具有貼近相關文化及提供語言服務的能力,這些對於亞太裔來說常常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資源,來幫助他們解決健康或社會服務方面的問題,因此充足的撥款對於這些組織來說尤為重要。
參與該活動的成員與23名市議員會面,並敦促他們向最弱勢的亞太裔人群提供資源,其中包括移民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兒童、青年和婦女。他們在當天市議會會議上提出了三項重要舉措:首先是有色人種社區非營利穩定基金。在過去的五個財政年度中,紐約市議會向有色人種社區非營利穩定基金分配了資金,該基金解決了主要服務於有色人種社區(包括亞裔、拉丁裔和非裔美國人社區等)的非營利組織對能力建設資源的需求。他們要求在2020財年,市議會將該計劃的預算增加到500萬美元。
參與活動者還要求紐約市健保能夠更好地涵蓋亞太裔。紐約市18歲及以上的亞太裔中,幾乎有15%的人沒有保險,而大多數(89%)的無保險亞太裔是外國出生的。與移民身分相關的挑戰和恐懼、語言障礙、文化污名,以及對初級和預防保健的利用不足,在亞太裔社區中加劇了醫療保健獲取問題。
該行動呼籲市議會繼續支持紐約市「訪問健康(Access Health NYC)」計劃,提供250萬元的支持。
此外,老年人服務也是該行動關注的重點。由於23%的亞太裔老年人生活在貧困中,三分之二的亞太裔老年人英語水平受到限制,該行動呼籲市議會恢復200萬元的撥款以支持老年人,為全市的老年人服務提供資金;增加250萬元的老年精神衛生資金,以支持為非臨床成年人提供各種精神衛生服務的組織;並為「健康衰老倡議」恢復資金,繼續為老年人提供關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