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小石桥
刘玉昌
我的老家位于京城海淀上庄水库上游南沙河西段西北岸的刘家坟村,在老家东侧的河道水面上有一个通往对面西玉河村的小石桥。
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小石桥设计精致,都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头打造成的条石而建,桥墩是长方形石柱直插水下,桥面是扁平的条石依次拼接,相互间都有楔形卯榫链接,两边护栏雕有花瓣的图案,上面半圆的扶手栏,触摸上去即光滑又有质感。
小的时候这个小石桥是我们最想往玩耍的地方但又是大人们千方百计阻拦、叮嘱最多的地方,现在想起来既有趣又有一些后怕和惆怅,比如在桥上钓鱼、扔纸片和石头,到河边抓小虾和小鱼,冬天还到结冰的河床滑冰、放风筝,现在想起来都特有趣,后怕的是曾经在这里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惆怅的是这个小石桥已经拆除再也见不到它了。
每当寒暑假我们都会回老家,往往看到小石桥就算是到老家了,大人们从自行车上抱下我们后,都跑到小石桥上玩上一会才回家,到老家见到奶奶和大爷、大妈后,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就拉着堂姐和堂弟妹他们,又出门来到小石桥边玩耍,直到奶奶扯着嗓子喊我们回去吃饭,我们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小石桥。
鲫鱼、鲢鱼、小虾米以及河蚌都是在这个小石桥边亲自抓到和认识它们的,每次抓到这些小可爱,往往都是拿回家让奶奶给我们做熟了吃,印象最深的是夜里起夜满嘴都是鱼腥味,就颠着小脚到院子里的水缸舀水喝,一边喝还一边拍打着蚊子。
最好玩的是跟着我大爷抓甲鱼,大爷他拿着一个自制的长铁勾,领着我们沿河边,一边走一边观察,发现甲鱼一下子就戳了下去,我们在河边上看的过瘾,大爷他抓了一个又一个,有时还戳起来一个大河蚌,可惜当初不知道能吃,大人们回家后剁吧、剁吧都喂猪了。
再说说后怕的事:记得有一次大妈要到河边去洗衣服,我们几个也要跟着去,可能衣服多,我们几个小不点要去,大爷他不放心也就跟着一起来了,大妈在河边洗衣服很特别,不是两手搓而是拿一个木棒敲打衣服,我还好奇的问大妈,这样能敲打干净吗?她说能,我就很天真地认为,在家洗衣服用手搓,在河边洗衣服就要有木棒敲打,直到长大才明白敲打的衣服的道理。
记得我当时也是想找个木棍帮大人干活,看到河边有一个比较粗的芦苇就去拔,脚下一滑,我就掉水里面了,当初的感觉是脚底腾空,身子反转脸朝河里咕噜咕噜喝着水,眼睛睁开时一片黄色,水底下几个海草晃来晃去,双手本能的就去抓海草,但就在这时,我的后背似乎有个“钩子”一样一下子就把我钩出水面,我的两只手不由自主的抱住了这个“钩子”,张着嘴喘着粗气,睁眼看到的是一张着急恐慌大爷的脸庞。
大爷看到我睁开眼、喘着粗气就把我放在地上,搂着我,还不断的用手梳理着我湿辘辘的头发,看我咳嗽出来了,他就放下心来了,等其他人好奇的看我浑身上下都湿透,也没明白是咋回事,大爷督促我回家换衣服时,我还不情愿的离开呢。
就这事当初我脑海里一片空白,也不知道后怕,大爷也没跟大家解释是咋回事,但以后去小石桥玩,大人们都是跟着去或让大姐陪着去,现在想起来大爷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大爷救我就没有我的今天。
以后再回老家再看到这个小石桥,就特别感慨,再后来我当兵离家多年以后回来,一眼望去河面上的小石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易的大铁桥,当踏上这个傻大黑粗的铁桥时,心里很惆怅,我还是四周张望着,还在寻找着我儿时的小石桥。
完稿于青岛202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