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这件事从来没让我思考过。谁还不会想问题呀!拖着腮帮子想呗,每个人不都有做白日梦的时候吗?尤其是那些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们,他们一天到晚满脑子都是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今天问你为什么红绿灯不改用蓝黄灯,明天问你为什么学校老师只喜欢安静的女孩子,大后天也许他们又考虑外太空的事宜了。但是真的每个人都会思考吗?每个孩子都会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吗?还真不一定。我当年不算是个会思考的人,现在我的大儿子也一样不会思考。
说我不会思考倒不是说我没有思想,我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性格鲜明,满脑子乱七八糟想法,貌似思想简单,有点儿傻乎乎的女孩子。九岁的时候,在我三姨的影响下,我看了许多成年人的文学作品,《寻找回来的世界》,《天云山传奇》,《蹉跎岁月》。。。现在想想这些描写文革时期青年人生活的文学作品也许并不适合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子看,但正是这些小说开启了我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憧憬。我早早就开始考虑我将来应该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开始计划我的人生;而不是沉浸在关于王子公主童话故事的幻想中。我还清楚的记得,看完《蹉跎岁月》这本书以后,我想,如果在我的有生之年也遭遇这样的蹉跎岁月,那我一定不能蹉跎我的人生。在无论什么样艰苦的大环境里,也不能放下书,丢掉学习的习惯。当然了,当时没想到自己中年的生活会像现在这般安逸,所以也没有相应的计划和理想,以至于现在倒反而疏于学习了。不过有思想并不是一定就会思考,尤其是在思考中学习。
在学习中不会思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我们那一代学生的通病。问题的根源要归结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方式。当然不能否认,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也有一些会思考,会分析的孩子;但大多数孩子却都是只满足于“老师讲,我听;老师划重点,我背”的学习方式,最后的目标就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当年的课堂里没有集体讨论这个环节的缘故。不论什么课,老师上来就讲,下面的同学们唯老师讲解是从。我们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考虑过考试重点以外的事情。习惯了这样被灌输知识的我,在刚到美国公司进行培训的时候,就像个傻子一样坐在一群吵吵闹闹的美国同事之间。讲台前无论是HR的工作人员还是项目经理,在培训课上都没有“讲”的这一部分,而是一直在提问,一直在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大家想,然后再回答大家想到的问题。我当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脑袋竟然是全空的。在没有人主动的往里面填充信息的时候,我好像就不会想了。从那以后,我才逐渐明白世界上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叫做:思考。
我不会思考体现在学习中,但我发现我大儿子不仅学习中不会思考,生活里也一样对什么都没想法。先生批评我说:“是因为你替他考虑的太多了,从小什么都帮他想,帮他计划,时间长了,他就习惯于只用耳朵不用脑子了。”我得承认先生说的没错,由于我的过多介入,让孩子失去了自己想的机会。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上了初中的大儿子每天看着都是循规蹈矩的上学,作业,打球,跳舞,一切都好像挺正常的;但我老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儿。让我认为有必要关注这个问题是从帮助他写作开始的;大儿子的文章写得空洞,幼稚,毫无新意。我在跟他讨论应如何写文章的时候,渐渐的发现他的头脑跟他的文章一样空空如也。说是讨论,其实每次都是我在说,他在听,我问他有没有问题,他往往回答:“没有。”没有经验的我一直认为他安静的听就是都听进去了,没有问题就说明他都听明白了。但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他既没听进去,也没听明白,因为他根本就没用脑子想。不仅在写文章上如此,其他事情上也是这样,你问他对任何一件事的看法,他都说:“不知道。”问他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对某个公众人物有什么样的看法?对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有什么评论。。。他都会迷茫的看看你,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身边的朋友对我的担心感到多余,时常劝我不要杞人忧天。因为毕竟孩子还小,没有思想不会想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我在心里却并不同意,我认为有的孩子天生幼稚,有的孩子成熟;有的孩子好奇心重,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这是个人没办法选择的天性,但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思考都是一种后天的能力。家长应该时刻帮助,提醒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首先要动脑筋,要想。尤其对那些天生就不会想,缺乏好奇心的孩子来说,这种提醒和督促更为重要。不少家长把希望给予时间,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成熟,自然会思考。其实不然,看看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不会思考的成年人。他们思维混乱,做事没有计划,生活没有目标,交流起来也缺乏逻辑性。。。我认为这都是他们从小缺乏思考训练的结果。
不会思考可以说是一个孩子的死穴,无论他在表面上如何优秀。我大儿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虽然门门功课都能拿到A,但他并不明白为何而学习。时间和精力往往更多的花费在作业和考试的成绩上。你如果在某一个问题上让他再做深一步的挖掘,或者从不同层次上考虑,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两年前一次历史老师给的评语是:学习很努力,但不爱问问题。我当时问大儿子:“你为什么不问问题呢?”他说:“因为我都会了,没有问题。比如老师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间,地点,起始事件,参战国,战争结果,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我都知道。”看着大儿子信心满满的样子,我忧心忡忡的想:一个人敢说对历史全懂了,那除了能说明他不会想,还能说明什么呢?我提醒儿子说:“当你说全懂了的时候,正说明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满足于老师教的知识点,但并没有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像,分析,还原历史事件,剖析历史人物,而且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疑惑,再进一步深化的学习。。。”
思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要求孩子不仅要认真完成既定任务,还要用自己的脑子考虑为什么,怎么办,什么是最好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等等的问题。这让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很反感。我大儿子一开始对我督促他用自己的脑子想的建议也很抵触,他更喜欢不动脑子的执行老师或家长给他的指令。但是经过长时间反复的提醒和劝说,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发现各个科目的老师越来越多的要求学生们在课堂里提出自己对各种问题的想法和见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出声就能混完一节课,连数学课老师都不再自己讲,而是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讲概念,讲解法,讲问题,讲例题。。。的时候,大儿子终于开始认同自己确实缺乏思考的能力,而正是这种重要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学习中能够钻得多深,走得多远。
大儿子现在不会思考,但这并不表示他将来也不会思考。思考这件事别人代替不了,家长能做的只是在一旁提醒和督促,让孩子本人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再坚持不懈的反复训练。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到勤动脑,多开口,我相信他早晚有一天能够学会凡事用自己的脑子想,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想法。我想,剩余的一切都只能交予时间了。
在美国这片多元文化交织的土地上,中国餐馆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天地,更是承载着美国华人梦想、奋斗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