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在現代人來說,可能是說比做要容易些。許多人習慣熬夜看電影,要不然凌晨6點才從俱樂部回來,而很多的年輕人卻沉迷於手機或者是電腦,往往到了深夜3、4點才要睡覺。由於這種夜貓子現象越來越多,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發表了一項研究,認為夜貓子生活對健康有很大影響而且增加早亡機率。
哈佛大學所進行的研究認為,常規睡眠是指在晚上10點到早上10點之間的規則。研究中包括43萬成年人,結果發現夜貓子比起早起早睡的人,未老先衰,提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10% 。
原因是什麼?主要是因為夜貓子生涯會干擾身體中的生物鐘,而這是24小時內一個人心理和生理過程中的最重要的調節機制。生理時鐘主要是感應環境中的光,光亮告訴身體醒來,而黑暗則告訴身體去睡。當時鐘不同步時,即夜貓子的典型特徵,暴露於光線中睡覺對健康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熬夜者,女性比男性發生高血糖的機率更高,高血糖通常影響其他的健康狀況,從疲勞頭痛的小問題到心血管疾病,和腎衰竭。
即使是整個星期保持相當正規的睡眠時間表,只是在周末熬夜晚睡晚起,也可能會損害健康。這種睡眠模式稱為「社交時差」,與心臟疾病有關。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超過正常睡眠時間表一個小時,心臟病風險就會增加11%。正常的睡眠也會影響免疫系統,就是為什麼感冒的人睡個好覺通常都很快能夠恢復。而最近一項新研究也發現,認為自己是夜貓子的人,通常有憂鬱症的種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