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的好转,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放缓,大家纷纷到户外漫步、跑步和骑行。 户外运动到底要不要戴口罩?不戴口罩时如何和他人保持多少距离和状态才能避免飞沫吸入带来的风险? 首先,病毒不消失,运动时通过飞沫吸入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 运动时遇到的旁人会不会是自己浑然不知的感染者? 这时候他呼气带出的飞沫、甚至咳嗽打喷嚏,有机会给旁人带来被感染的风险。 那么,不戴口罩,为了保护自己,和前面的人保持多远或怎样状态才安全的呢? 之前给大家发过日本通过最先进相机观察到微细飞沫在空气中漂浮状况的内容,对于户外,因为空气的流动,飞沫会扩散得更广更远。 荷兰和比利时的研究学者Bert Blocken教授对此进行了模拟研究, 我们以跑步为例做模拟测试: 跑步中周围的气流是这样这样子的: ![]() 当前者呼气甚至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飞散模拟: ![]() (模拟图片-呼出瞬间) ![]() (模拟图片-身后扩散) 换一个角度看得更清楚: ![]() (颜色代表飞沫的大小,蓝色最小也飞得最远。) 所以如果距离近,后者吸入前者的飞沫的风险是很大的。 为了避开飞沫,根据模拟估算,专家贝特.布罗肯教授说,之前建议的2米社交距离还是不够的。 一般走路离前者应间隔4.5米; 在以较慢速度跑步或者骑行时应间隔10米; 而以更快速度跑步或骑行时应间隔20米。 给足够的时间让飞沫落下和散开: ![]() (留足够的就离,让飞沫落下。) ![]() 因此,建议走路、跑步、骑行时,采用交叉错开或者并肩前行的方式,避开飞沫! ![]() (交叉错开式) 换一个角度或者更能理解: ![]() 或者,并肩前行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