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攝影師王軼庶去了趟甘肅,拍下這些照片丨穀雨故事
[ 编辑:admin | 时间:2017-10-03 11:33:06 | 来源:穀雨故事 | 作者:王軼庶 ]

甘肅敦煌鳴沙山滑沙的人們。


王軼庶是個攝影師。這個七月,他帶著老婆兒子回了趟甘肅。對禿山念念不忘的他,遇到了一大片花田、黑黑的土狗、金字塔狀的瓜攤、一根根電線杆子和戴桃粉色頭巾的女人。來自現實,又遊離於現實的照片描述著我們見慣了卻又不在乎的東西。


攝影並文/王軼庶

編輯/迦沐梓


7月,我回了趟甘肅,帶著老婆兒子。


爸媽歲數大了,這些年回家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王軼庶小時候的全家福。


爸媽是遼寧人,上世紀六十年代支邊到西部。我在甘肅長大,口音帶點東北味,在廣州生活了十多年,現在住在浙江。每次去外地,當地人問我從哪來,我都說不清楚,對方也將信將疑。


<iframe width="336" height="28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vspace="0" hspace="0" allowtransparency="true"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true" id="aswift_3" name="aswift_3" style="box-sizing:border-box;left:0px;position:absolute;top:0px;width:336px;height:280px;">


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叫金昌,算是礦區,西部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並不在傳統西行的旅遊線路上。


在旅行者看來,這是個乏善可陳的地方,荒山禿嶺,水資源匱乏。或許是為了捱上絲路旅遊的熱點,金昌硬生生種出了一片花海。馬鞭草和薰衣草的紫色花海。



拍照的時候,花海會炫出一層金屬冷的反光,襯得喜氣洋洋的人們有一種不真實的舊時光味。


花海美則美已,卻吸引不來見慣了世面的外來遊客。


金昌被高鐵繞過去了。



當然,我們是回家探親的,父母親人對這樣的變化還是喜聞樂見的。



說來也怪,這幾年的金昌雨水多,在我回家的半個月裡,頭個星期,幾乎沒見著太陽,快趕上煙雨江南的頻度了。


即使這樣,荒山上仍難留下丁點兒的綠色。十幾年下血本的植樹造林,禿嶺子上的樹依然長得扭扭捏捏。



金昌最高的山叫駱駝峰,鉛灰色的山,和西部絕大部分的荒山一樣,莊重肅穆。我小時候蹬著自行車去過山腳下,看著近,山腳那片緩緩的衝擊扇,對少年來說,是遙不可及的迷途。


黃澄澄的,連天都要漫過去的土色;滿地的小石頭,和瘦弱的駱駝刺草……8歲的兒子在老家看什麼都新鮮,在荒灘上奮力挖掘一顆駱駝刺,說“這是多肉,挖回去給媽媽養”。



人多半是缺啥想啥,西北缺水,回家前,親戚朋友就攛掇著去甘南去門源,看看油菜花,看看高山草原,多半是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我常住南方,對童年記憶裡的禿山念念不忘。一有機會,就往北走,冬天看雪,夏天看荒漠。




兒子小,這是一趟以他的暑假考察報告為名義的旅行,我們從蘭州出發,租車一路向西北,沿著漫長的連霍高速,目的地是敦煌。沒有具體行程,主要看任勞任怨的司機狀態如何,司機就是孩子他媽。


一路的地名,熟悉,且像過了塑封的歷史教科書。永昌,張掖,嘉峪關,玉門,安西(瓜州),敦煌。奇怪的是,在我在西北長大的20年,並沒有去過很多地方。離開了,卻非常想念。



夏天的西北,是比較特殊的。它一改其他三季的沉默,有些迫不及待的躁動。陽光烈度驚人,照得一切都像在熠熠生光。


張掖的丹霞地質公園,山丘保留著地殼扭曲的原始形態。


一層層條分縷析的岩層,要在陽光下,才露出沙礫原本的晶瑩,黃、紅、綠、紫,過渡得自然而然。


鳴沙山、月牙泉,要在陽光下,才會在沙漠深處刮出厚重的熱風,伴著駝鈴聲,伴著夕陽如血,緩緩換下喧囂的熱度。


雙塔河流淌出的綠洲、玉米的秸稈、向日葵的子盤,要在陽光下,才油得發亮,綠得讓人感嘆,別處從來沒有的生命力。



西北原生的女人們愛戴桃粉色的頭巾,他們的紅要紅的濃稠,綠要綠的飽滿。就像這裡的夏天,明確得容不得一絲淺薄或者假裝的曖昧。



這個時候,西北的瓜特別甜。我們路過的瓜地邊,看瓜的地主,坐在小板凳上,他們的孩子坐在一旁破破爛爛,或大紅或墨綠的沙發上。看我照片的朋友總愛問“你從哪找來這麼後現代的道具”。可它總在路邊,西北的主婦們就愛這個色。



(橫劃查看更多圖片)


我這次特地去了趟榆林窟。莫高窟去過四五回了,有工作,也有自己旅行去的,每次都有收穫。但暑假的莫高窟,熱鬧過減價的大賣場,開放的洞窟也少,大老遠來一趟,卻頗多遺憾。但榆林窟沒有讓我失望。


從敦煌去榆林窟的路上,就很契合旅人的心境。一路聽著車載音響裡的PinkFloyd,人不知不覺就陷進哲學感的空寂裡。


(橫劃查看更多圖片)


一路空曠。沙子,河谷裡的流水,為數不多的植被,都拼了命的“發光”。




從高速瓜州的口子下來,拐上去往鎖陽城的縣道。遠遠地就看到平地荒灘上有一坨巨大的沙包,像是被大貨車不小心甩下的棉紗原料包,走進了,才發現是個巨大的雕塑。沒有起伏的荒灘上,一個滿足的嬰兒趴臥在蒼白的土地上,沒有人,沒有圍觀,沒有背景,我卻恍惚覺得有音樂聲在此處響起。


車過了鎖陽城,有個小小的檢查站,有穿白大褂的檢疫人員坐在樹蔭下,無聊地打瞌睡。


前方是更加蒼白的荒漠,風打起旋來,變成一個個小小的龍捲風。路邊有塊大牌子:祁連山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還有小字,大意是不要捕捉食用這裡的野生旱獺。是的,這裡還是鼠疫疫區。一個極字,說盡了這裡的荒涼。



車不知疲倦得向前,唯一證明我們沒有脫離文明世界的,只有一根接著一根的電線杆子,也在向前。



就是這樣的所在,有一條河,踏實河,榆林窟就在踏實河沖刷出的河谷石壁上。從地平線上望不見,頂著烈日,走下有大榆樹遮陰的小片谷底,剎那,有超凡脫俗的炫目感。這裡的人,也像脫離了世間。



榆林窟有很盡責的講解員,帶著80年代大學生的熱情和學術深度,白襯衣,西裝裙套裝,穿著有90年代的儀式感,好似時光被這裡的陽光凝固在了20年前。



回去的路上,有路過瓜州的瓜攤。這裡的休息站,都是一個個堆成金字塔狀的瓜攤。



我在瓜攤後的荒地裡解手時,遇到一個洞口,一個窸窸窣窣的動物在洞口動彈,不一會,有個狗頭就露了出來。黑黑的土狗,怔怔地看著我,卻始終沒有爬出洞來。老闆說,這是它自個挖的洞,躲裡邊可以乘涼。


即使念念不忘,我們也都只是經過而已。



上一篇:听说这艺术能治愈人?真的!看完我充满了正能量
下一篇:林志颖修改获奖摄影作品 被判侵权赔34.5万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