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米歇尔山,又称圣弥额尔山,(Mont-Saint-Michel and its Bay)是法国著名古迹和天主教朝圣地,位于芒仕省一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由耸立的花岗岩构成,海拔88米。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1979年,圣米歇尔山及海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圣山由法国国家古迹中心负责维护修缮与管理。
圣米歇尔山所在的圣马洛海湾是一片滩涂,潮汐不断地将沉积物冲上岸,使得圣米歇尔山成为了一座孤岛,只有涨潮时才形成岛屿,而退潮时通过滩涂与大陆联通,颇具神秘色彩。这也是圣米歇尔山之所以如此受游客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这些唯美图片勾起了我对圣米歇尔山的心之向往。
圣弥额尔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据说,当时一位来自阿弗郎什小镇的红枢机主教奥贝梦见大天使圣弥额尔。一天夜里,圣弥额尔天使在电闪雷鸣中第三次出现在奥贝的梦中,他用自己的神指在奥贝脑门上点了一下。从梦中醒来的奥贝主教摸到了脑门上的凹痕,这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刻赶往墓石山,着手完成大天使的神旨。圣弥额尔山上就这样有了第一座教堂。在阿弗朗什的圣维杰珍宝室,今人还可见到据称是留有天使指孔的奥贝尔主教的头盖骨。此后,无数的教士和工匠将一块块花岗岩运过流沙,一步步拉上山顶。众多建筑师和艺术家在这些坚硬的岩石上修整和雕琢。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直到16世纪,圣米歇尔修道院才真正完工,奥贝尔的一场梦让人整整忙活了8个世纪。后来,人们又在山脚下修建了众多的店铺和旅馆。
有免费摆渡车送游人从陆地至孤岛。但想想旧时教徒和工匠们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下搬运巨石修建圣山,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为了在不同角度拍摄圣山决定徒步前往。春末夏初的草甸上开满红色野花。
圣弥额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的落差高达15米。由于海湾深水区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边有15至20公里。通常涨潮的速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时4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30公里。因为圣马洛海湾潮水如此“善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别的流沙。
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家,从雨果到莫泊桑,都曾经被它的多变所迷惑。雨果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的确,这些沙表面看似平坦光滑、松软安全,可一旦不小心滑落下去,它内部的暗流就会像蛇一样滑动,松软的被潮水浸泡的表面变成淤泥将你死死地缠住,犹如陷入沼泽一般难以自拔。所以说圣米歇尔山是一座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神山。是当之无愧的法兰西象征。

摆渡车下车点。

旧时照片显示,火车曾通到山脚下。




展示信徒生活的照片


仪式进行中

超大水龙头

陡峭石阶让腿脚不好的游人只好望山兴叹了。

左侧滩涂上可见小蚂蚁般赤脚赶潮的学生们。


小孤岛,潮汐来临的时候一定会被第一个淹没。

历经沧桑雄姿依旧的建筑

滩涂绿洲

买票进入修道院和大教堂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