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位于法拉盛39大道133-04号亚洲人平等会(AAFE)所有土地建立儿童家庭式收容所一事,市福利局(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和市游民局(Department of Homeless Services)9日(周四)发表声明指出,纽约市为解决法拉盛社区的游民问题,将淘汰商业酒店用作临时收容所,在该地为90个无家可归儿童家庭建成法拉盛首个收容所,预计于2024年初开放。

根据市福利局副新闻发言人Neha Sharma发表的声明,39大道133-04号建立高质量庇护设施缘由,首先是纽约市数十年间游民激增的情况,2011年至2014年游民人数增长近40%达到5.1万人。自2014年起游民局向逾17.5万纽约人提供住房和租金援助,帮助14万纽约人搬出游民收容所,无家可归的儿童家庭减少1.7万人,这足以证明当局的战略已站稳脚跟,需要进一步取得进展。

其次,终止存在数十年历史的游民站(Cluster Sites)和游民商业酒店,兑现市长“扭转潮流”(Turning the Tide)计划的承诺。截止今年10月,最后一批游民站关闭,游民商业酒店大幅减少,纽约市游民收容场所减少45%。当局在宣布法拉盛新收容所时承诺淘汰皇后区第七社区委员会范围所有游民商业酒店,最后一家也于近期关闭。39大道133-04号兴建的收容所是法拉盛首个提供90个带有儿童无家可归家庭的收容所,将优先安置来自皇后区,尤其是第七社区委员会范围的家庭。再则,在新冠大流行中保护无家可归者的健康安全。

这份声明还特别指出,当局于今年9月23日通知社区该地儿童家庭式收容所预计于2024年初开放。当局在“扭转潮流”计划下设立的收容所均在开放前30天通知社区,事实上他们在收容所开放前200天就已完成通知。

针对在法拉盛市中心建立收容所的安全性,声明提出新收容所配备全面社会服务和24/7的安全保障,该收容所是集合综合资源的过渡性公寓,当局会与非营利服务“城市资源研究所”等非营利机构合作,提供包括住房安置、身体和心理健康、就业咨询和培训、托儿等服务。URI还将与第七社区委员会、当地民选官员以及社区邻里合作,为附近民众提供就业机会。为震慑非法活动,收容所入口配备三名保安,每班至少配备六名保安,并向社区开放24小时热线,出入口和建筑内安置50个监控摄像头,收容所的儿童家庭晚9时实行宵禁。

此外,当局在声明中表达愿意与社区公开对话,当局将建立一个社区咨询委员会(CAB),委员会将举行定期会议,保障收容所员工、保安与社区能直接沟通,确保问题出现时能解决。


39大道133-04号。

紐約市社會局對法拉盛「過渡性住房」作說明 預計2024年開放

DSS說,在解決無家可歸者的問題上,全市停止使用低效的臨時設施,淘汰使用酒店作為臨時庇護所的做法,而改設「高質量」的庇護所,「39大道133-04號(註:又稱為大學點大道3903號)是法拉盛社區的首個此類設施,將優先安置來自皇后區的民眾,尤其是來自第七社區的民眾。」

DSS說,過渡性的住房不應僅僅是一個睡覺的房間或一個人頭的屋頂,而是提供全面社會服務和24/7全天候的安全保障。運營機構為「城市資源研究所」(URI),將提供個案管理、住房安置援助、醫療和心理健康服務轉介、生活技能講習班、兒童娛樂節目、就業支持等、幼兒託兒服務等。在安保上,門口有三名保安,每班有至少6名保安,及至少一名監督保安人員;在建築物內及周圍安裝50個攝像頭;有兒童的家庭在晚上9點實行宵禁。

過渡性住房」預計將於2024年初開放。針對該建案,署名為Kenneth Chiu的倡議者在change.org上發起了停止該項目的請願信:要求完全停止工作、召開公開聽證會、同意永遠不將該場地作庇護所或過度性住房、建立社區諮詢委員會進行監督。目標是1000人簽名,截止到9日晚上已有近千人連署。亞平會9日表示,針對社區不了解的地方以及排除不符合事實的說法,將在下週召開記者會對該項目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