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8日被曝落户象山,这个投资2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项目是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同一天,海南文昌要建设成为“全中国乃至全球商业航天高地”的消息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有媒体惊呼,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大军今年要掀起“太空商业竞赛”。而相关专家指出,与美国的商业航天对比,中国的商业航天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在国家政策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松绑”。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的规划。(图片来源:浙江省政府网站)

投资200亿 年发射100发

浙江省政府官网于3月22日发布《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其附件“规划项目表”显示,总投资达200亿元的“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落户宁波市象山县。据杭州《浙江日报》旗下“浙江新闻”网站报道,该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年发射规模100发,配套产业规模将达千亿级。

报道指出,虽然中国多地在发展商业航天,但就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而言,宁波象山这个拔得头筹,是中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发射中心。

另据北京《中国航天报》报道,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67平方公里,包括航天发射场和产业配套区。面积35平方公里的航天发射场重点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总装测试中心、星箭对接中心、指挥控制中心。其中,商业火箭总装测试厂房预计今年7月整体竣工验收。

宁波象山的发射中心净空条件优秀,火箭残骸的掉落地区几乎就是海洋。图为2020年9月16日,中国东海结束休渔,渔船离开象山石浦港出海捕鱼。(图片来源:中新社)

象山地理位置优越+产业链完善

商业航天背后是巨大的市场,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窦晓玉曾在今年两会上指出,未来5至10年,中国商业卫星发射需求达到千颗量级,因此迫切需要建设以满足商业发射为主的发射场。

《中国航天报》指出,目前中国有沿海的海南文昌发射场,建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的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以及位于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和四川西昌的3个内陆发射场。现在打造的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地理位置合适——所处纬度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近,净空条件优秀,火箭残骸的掉落地区几乎就是海洋。

“浙江新闻”网站评论称,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国家队”和民间力量都不可或缺。而浙江省内航天民企发展蓬勃,从2001年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与长征火箭结缘标志着浙江民企首次进入航天领域开始算起,如今浙江已有各类航空航天相关企业100家左右,涉及航空零部件及材料、航天设备、内饰品制造等领域,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完善。今年2月,汽车制造商吉利集团投资的台州星空智联科技公司获批,成为中国首个由商业公司主导的商业卫星生产工厂。

同时,官方因势利导,如2017年首次在《浙江航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航空全产业链。而湖州德清、绍兴新昌、台州、杭州市钱塘新区和建德市等地打造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宁波象山的发射中心也将成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3月12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图为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长曝光)。(图片来源:中新社)

民企大军开启“太空商业竞赛”

在宁波象山的商业发射中心成为舆论焦点的同一天,4月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海南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提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从多个方面支持海南建设融合开放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落地海南。

据中新网报道,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东屿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商业航天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而文昌作为中国首个滨海低纬发射基地,具有发射成本最低、大直径火箭运输最便利、航路落区最安全、发射最高效、自贸港政策最优等多个优势。

象山、文昌两地同一天发布商业航天相关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深圳商报》此前曾报道,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超160家。随着太空互联网、商业遥感等小卫星星座开始组网,今年开始了新一轮“太空竞赛”,越来越多民间商业力量参与进来。

2017年签下丹麦Gomspace公司火箭发射订单、成为中国首家承接海外商业火箭发射订单的民企代表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昌武称,民营商业航天的核心优势在于快速的决策和快速的技术迭代。

但北京《中国科学报》援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的调研结果给出了与张昌武不一样的结论,即商业航天民企在研发和生产环节创新不够,很多企业缺少自己的创新。除此之外,吴季还指出这些民企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初创企业融资开始出现困难,以及行业仍是以政府需求为主,市场需求仍不明显。

杭州湾沿岸的嘉兴港区有总投资100亿元的嘉兴蓝箭航天中心项目。(图片来源:杭州“浙江新闻”网站)

中国商业航天还需“松绑”

美国政府早在1984年就发布《空间商业发射法案》,向商业公司放开火箭发射业务。而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真正放开发展仅有短短五六年时间。

对比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吴季建议,中国可以由国家牵头出台一个指导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大纲,在频率分配、卫星轨位、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对民企取消限制,进一步开放国家任务获取的数据,鼓励民营企业创新技术,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