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獨立預算辦公室(IBO)於12日發布的分析指出,最近通過的縮小班級規模的州法,令市府每年可能至少花費16億元來額外聘請1萬7700位教師。亞當斯政府此前已多次批評,新規將導致學校成本高昂。
據《每日新聞》報道,獨立預算辦公室監管機構主任查菲(Louisa Chafee)說,「我們的分析提供了一些警告,說明實施縮小班級規模的新規,可能會造成財政和招聘的挑戰。」
分析師發現,根據新聘教師的平均工資,加上教師工會於本周在新合同中批准的加薪,相關成本甚至可能高達每年19億元。當中大部分資金需要花在高年級上,因學生有更多的課程選擇。
今次獨立預算辦公室的估算,已超出市府早前估計的13億元額外開支。分析顯示,下一學年市府將獲得7億5600萬元州資金,用於減少班級規模和其他優先事項。
去年簽署成為法律的班級規模立法規定,幼兒園至3年級的班級人數上限為20人、4至8年級為23人、高中為25人。
即使在新法通過後,市府仍然拒絕表態支持。市教育總監班克斯於周末期間在接受CBS紐約訪問時直言,「我們並不是班級規模法案的大力支持者。聽著,我是教育總監,我也希望所有學校都實行小班。但現實是,研究告訴我們,小班授課並不是最終選擇。」
由於市學校陷入財務困境之際,班級規模法恐怕令情況雪上加霜。根據分析,市府計劃到2026年削減3500個空缺職位,當中包括已獲得資助但仍未填補的教師、校長和輔助專業人員。報告指出,「對額外教師的巨大需求,可能要求市政府扭轉最近對預算人數的削減,與此同時,教育局也將面臨聯邦新冠援助資金耗盡的問題。」
市教育局未有就人手問題作出回應,但承認縮小班級規模將涉及「非常現實、嚴肅權衡和艱難選擇」。
分析顯示,雖然貧困集中度較低的學校超額現象更為普遍,但立法優先考慮減少貧困程度較高學校的班級規模。數據指出,目前貧困率最高的學校中,上學年僅得9%達到班級規模要求。
維權組織「Class Size Matters」執行董事海姆森批評說,「市教育總監一再聲稱,貧困率高學校不會從班級規模法案中受益,因為其班級規模已經足夠小,這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說法。」事實上,小班授課可能會節省成本,包括降低補習成本和轉介特殊教育的費用,「無論如何,這份簡報的結論強調了市府現在需要盡快開始實施有效的班級規模縮減,並迅速扭轉削減教職員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