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領袖峰會18日閉幕,領袖宣言卻難產,這是APEC峰會第一次舉行後,25年來各經濟體領袖首次無法在峰會閉幕時就公報內容達成共識,主因是美國與中國對貿易的立場截然不同,凸顯世界兩大強權歧見日深。

●美中對公報各有堅持

美聯社看到的公報草案顯示,美國希望公報以強烈用字,反對美國所指的中國不公平貿易手法;中國則希望公報內容重申,反對中國所指的美國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兩國立場幾乎南轅北轍。

消息人士說,美國希望各國領袖譴責世界貿易組織(WTO),並要求全面改革。但這對中國而言不可接受,因為任何改革都很可能使中國得到的優惠待遇縮水。

●「房間裡有兩個巨人」

路透報導,記者問到哪些APEC成員經濟體不同意公報內容時,峰會主席巴紐總理歐尼爾回答:「你知道的,房間裡有兩個巨人。」不過,歐尼爾也說,改革WTO不在APEC的權限內,「APEC無權過問WTO相關問題,這是事實,那些問題只能在WTO提出」。

APEC網站顯示,自APEC領袖會議1993年首度召開以來,每年會後都發表領袖宣言。歐尼爾說,身為峰會主席,他將發表主席聲明。

●美日澳齊抗一帶一路

APEC峰會舉行同時,美中也在亞太地區較勁。美國和日本、澳洲、紐西蘭三個盟邦18日宣布,將投入17億美元,協助巴紐在多數地區建立電力和網路設備,成為美、日、澳合作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一個計畫。西方盟國的計畫旨在讓巴紐七成人口在2030年前享有電力,巴紐目前只有一成三的人口有電可用。

●中國獲東加參與倡議

中國也取得戰果。東加王國總理波希瓦的政治顧問塞尼杜里18日以電郵告訴路透,東加已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獲同意展延五年還款。東加是欠下中國巨債的南太平洋八個島國之一,原本東加應開始償還首期債款,現及時獲得展延,可讓面臨財政嚴重吃緊的東加稍微喘口氣。

美國副總統潘斯18日離開巴紐首都莫士比港時,列出美、中之間存在的分歧。他前一天才在會上直批「一帶一路」


南華早報18日報導,中國代表團最後一分鐘取消赴華府,雙方將直奔阿根廷談判並由「川習會」定奪,美中貿易戰前途未卜;中國前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罕見公開批評北京當局在美中貿易戰採取的策略,指出中國拿美國大豆農開刀的決策「不智」。

中國首席貿易劉鶴原定赴華府與可能由財長米努勤(Steven Mnuchin)領導的代表磋商,但匿名人士透露雙方在「工作層級討論」後調整,「最新計畫是,兩國貿易磋商團隊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面。」

消息人士指出,計畫臨時改變是希望確保會談能直接影響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國峰會(G20)上會晤的結果;G20本月30日及下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登場。

這將是美中貿易代表首次在第三國協商,會談進展將直接影響川習會;美中當局證實,兩國領袖下月1日將在G20峰會落幕後立刻會晤。

美中代表都未公開新一輪磋商細節,但川普16日透露,美國收到北京的「清單」後認為有所進展,但仍「少了四或五大關鍵領域」。

川普說:「中國想要一項協議,他們送來一份願意做的清單,這是一份很長的清單,但我還沒辦法接受。在某方面來說,我們對中國做得很好。」

川普威脅,兩國若無法達成協議,將履行對價值2670億元的中國產品加稅,「我們可能不用這麼做,中國想要一項協議。」

習近平17日在巴布紐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上宣布開放更多外資,並呼籲各國協助維護全球貿易體系;他說:「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另外,中國前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18日在「財新傳媒」(Caixin)年會上,罕見批評中國拿美國豆農開刀的決定出於「政治考量」且未經深思熟慮。

龍永圖曾任中國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並領導談判讓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他這番說法顯示中國內部對貿易戰政策的看法分歧。

龍永圖說:「若人們總是在貿易協商中談政治,一項協議都談不成。」

他未指名道姓,但說「我們想得不夠徹底」,在貿易戰之初就報復美國豆農是「不智」之舉;他說:「農產品在貿易中是非常敏感的,大豆也非常敏感;我們應該避免針對農產品,這應該是最後手段,但我們從一開始就針對豆農。」

美國大豆產區是川普的鐵票倉,但龍永圖指出,「中國亟需進口大豆,為何一開始就選大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