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中国全民焦虑,又一次将疫苗的安全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问题疫苗从何而来?接种后起不起作用?中国的家长们又如何确认自己的孩子接没接种问题疫苗呢?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根据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7月19日的公告,由于其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长生”)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经检验“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受到处罚。
2017年11月3日,原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总局近日接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报告,在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春长生生产的批号为201605014-01、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经查明,这些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包括长春长生生产的该批次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该批次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那么,接种了问题百白破疫苗会影响免疫效果吗?
据《新京报》报道,效价,是疫苗对人体保护力大小的指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表示,该两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
那么,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安全吗?中疾控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企业报请批签发的疫苗,逐批进行安全性指标检验,经查批签发记录,该两批次疫苗安全性指标符合标准。接种该两批次疫苗安全性风险没有增加。
此外,家长如何确认儿童是否接种了问题疫苗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可以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百白破疫苗接种记录,与公布的疫苗生产企业和批号进行对照,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
也可以咨询接种单位,由接种单位协助查询所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批号,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还可以拨打12320卫生热线咨询。
问题疫苗引爆舆论,《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声
此次长生生物的造假风波,又一次将疫苗的安全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发布了评论。评论称,问题疫苗具体流向哪里,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被接种的孩子并全面检查?对于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相关部门有没有做好应对措施?长生生物还有哪些疫苗可能存在隐患,背后有无利益输送?这次事件对食药监管理再次敲响警钟,相关部门须一查到底!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网站人民网也发布了网评,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
从中国官方媒体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对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必须从严。此外,面对问题疫苗,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最新消息称,中国国家药监局负责人22日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案件有关情况。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根据举报提供的线索,7月5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吉林省局对长春长生公司进行飞行检查;7月15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吉林省局组成调查组进驻企业全面开展调查。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
现已查明,企业编造生产记录和产品检验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国家药监局已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收回药品GMP证书,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国家药监局会同吉林省局已对企业立案调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疫苗管理有关规定,所有企业上市销售的疫苗,均需报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签发,批签发过程中要对所有批次疫苗安全性进行检验,对一定比例批次疫苗有效性进行检验。该企业已上市销售使用疫苗均经过法定检验,未发现质量问题。为进一步确认已上市疫苗的有效性,已启动对企业留样产品抽样进行实验室评估。
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中国的狂犬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步下降。
药监局已部署全国疫苗生产企业进行自查,确保企业按批准的工艺组织生产,严格遵守GMP生产规范,所有生产检验过程数据要真实、完整、可靠,可以追溯。国家药监局将组织对所有疫苗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负责人说,该企业是一年内被第二次发现产品生产质量问题。去年10月,原食药监总局抽样检验中发现该企业生产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该产品目前仍在停产中,有关补种工作原国家卫计委会同原食药监总局已于今年2月进行了部署。
另据中新社援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的话表示,针对狂犬病疫苗事件,在疫苗流向市场前发现了问题比之后再发现强得多,应该鼓励监测,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而“百白破”疫苗出现效价问题,疫苗的流向是可以查到的,将会产生的影响也能估算出来。
“民众的健康是不可越过的‘红线’,厂家以及国家的利益应该与民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曾光还表示,类似事件也应谨防被误读,进而产生疫苗恐慌,监管严格和敢于揭露问题,将使疫苗安全更有保障,千万不要因噎废食。
本文版权属“纽约侨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纽约侨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