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结束冷战重塑世界 戈尔巴乔夫91岁逝世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2-08-31 09:12:17 ]
在未流血情況下結束冷戰,瓦解蘇聯的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30日晚病逝,享耆壽91歲。戈巴契夫將葬在莫斯科墓園,與1999年去世的妻子賴莎比鄰。(美聯社)
在未流血情況下結束冷戰,瓦解蘇聯的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30日晚病逝,享耆壽91歲。戈巴契夫將葬在莫斯科墓園,與1999年去世的妻子賴莎比鄰。(美聯社)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30日以91歲高齡逝世,他在執政期間推動開放與改革力圖復興,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與冷戰終結,西方世界奉為可以打交道的改革者,蘇共視其為民族罪人,俄羅斯總統普亭曾批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但仍對戈巴契夫逝世表示哀悼。

西方稱他「改革者」 蘇共視他「民族罪人」

戈巴契夫1931年出生於俄羅斯南部的一個小村莊,祖輩世代務農,他在1952年加入共產黨,1955年取得莫斯科大學法律學位,1985年時任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逝世,54歲的戈巴契夫成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

主張不流血開放與重建

戈巴契夫上台後著手引進有限的政治和經濟自由,藉以振興蘇聯經濟和政治系統,他的主張包含「開放」(glasnost)和「重建」(perestroika),他曾說希望以不流血的方式帶領俄羅斯人從羊群成為公民。

不過他的改革在建制派看來走得太快,激進改革派批評走得太慢,最終戈巴契夫無力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失控,改革以失敗告終,東歐國家也紛紛宣布獨立,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美國總統雷根(右)與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左)1985年11月19日第一次在日內瓦...
美國總統雷根(右)與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左)1985年11月19日第一次在日內瓦會晤,展開終止冷戰談判。(路透)

1990獲諾貝爾和平獎

戈巴契夫與美國時任總統雷根被視為終結冷戰推手,自1986年起攜手削減美蘇持有的長程飛彈,並達成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約定縮減雙方持有的核彈頭數量,結束軍備競賽和冷戰;戈巴契夫在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此外,戈巴契夫尋求與西方列強建立夥伴關係,讓二戰以來分裂歐洲的鐵幕落下,他的外交成就受到西方國家領導人肯定,英國前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稱戈巴契夫為「可以打交道的人。」

華盛頓郵報報導,戈巴契夫執政不滿7年,無法控制自己掀起的政治旋風,但他的影響力比20世紀下半葉的任何政治人物都大。

1991年12月25日,當時蘇聯最後一位黨總書記戈巴契夫,在莫斯科簽署文件交出核...
1991年12月25日,當時蘇聯最後一位黨總書記戈巴契夫,在莫斯科簽署文件交出核武控制權給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正式宣告蘇聯解體,走入歷史。這幀被視為歷史性照片由當時美聯社華裔攝影記者劉香成獨家所攝,是唯一在場的外籍媒體。(美聯社)

戈巴契夫與葉爾欽1991年9月在莫斯科參加議會。(美聯社)
戈巴契夫與葉爾欽1991年9月在莫斯科參加議會。(美聯社)

普亭批20世紀最大政治災難

蘇聯最終於1991年12月25日宣告解體,戈巴契夫請辭蘇聯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就任俄羅斯首任總統,強硬派重新掌權;普亭(Vladimir Putin)曾批評「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普亭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被視為是試圖恢復蘇聯歷史榮光。

戈巴契夫下台後仍活躍於鎂光燈下,他曾在接受專訪說,自己不是刻意設計蘇聯解體,但對推動改革開放不後悔,重來一次仍會這麼做;戈巴契夫成立基金會等組織,協助病童和關切環境議題。

1994應聯合報系邀請訪台

他也在1994年接受聯合報系邀請訪問台灣,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會談,兩人交換了民主改革開放的心得與意見,戈巴契夫當時說,他和李登輝一樣,希望能在不流血的狀況下完成改革理想。

美國總統拜登透過聲明讚許戈巴契夫是眼界非凡的人,戈巴契夫勇於承認蘇聯需要改變,推動民主改革,甘冒職涯風險去實現改革目標,對於戈巴契夫的逝世,他致上最深的哀悼。

俄新社(RIA)引述在莫斯科的中央臨床醫院聲明,戈巴契夫是在長期嚴重患病後逝世;普亭則向戈巴契夫家人致意並表示哀悼。

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当地时间30日晚发布消息称,戈尔巴乔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任总书记,他与美国达成了武器削减协议,并与西方大国建立伙伴关系,消除自二战以来分裂欧洲的铁幕,使德国得以统一。

1989年11月7日,戈尔巴乔夫在革命日庆祝活动期间在莫斯科红场上挥手致意。(图片来源:美联社资料图)

综合中新社、澳大利亚ABC新闻报道,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律系。

1985年,年仅54岁的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着手通过引入有限的政治和经济自由来重振苏联体制,但他的改革失去了控制。

支持民主的抗议活动在1989年席卷共产主义东欧的苏联国家,与之前领导人不同,戈尔巴乔夫并没有选择使用武力对抗。但是,抗议活动助长了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自治愿望,这些国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以混乱的方式解体。

1990年3月14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总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别洛维日协定”,随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宣告苏联正式解体。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开始与美国进行对话。

1986年,戈尔巴乔夫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峰会,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提议:消灭美国和苏联持有的所有远程导弹。他们还就恢复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进行了会谈。这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开始。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特区签署了一项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中程和短程陆基导弹的条约。到1991年5月,美国和苏联根据条约销毁了2500多枚导弹。

相关阅读:最后发声谈俄乌吁停止敌对

综合北京《中国新闻周刊》、《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成立了“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学研究基金会”(即“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并一直担任该基金会主席。

1998年,俄罗斯发生金融危机,戈尔巴乔夫存款的银行倒闭,他破产了。为了解决基金会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戈尔巴乔夫连续接拍了包括“必胜客”比萨饼连锁店、美国苹果电脑在内的一系列电视广告片。此外,他还经常到世界各地演讲,每次酬劳都在数万美元以上。

著书立传是戈尔巴乔夫收入的另一个来源。他已经出版了十余本书籍,其中包括反思苏联解体的《八月事变的原因与后果》《不幸的改革者》等。

戈尔巴乔夫在过去20年仍活跃于政治。戈尔巴乔夫经常呼吁美俄领导人进行“基于相互尊重的对话”,避免“新冷战”。

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今年早些时候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攻势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紧张局势飙升至冷战时期水平,戈尔巴乔夫也持续呼吁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修复关系。

2022年2月26日,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在网站上发布声明,被视作戈尔巴乔夫针对全球重大事件的“最后发声”。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他呼吁各方在乌克兰危机中尽早停止敌对行动并立刻开始和平谈判。“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宝贵。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和对话,才能解决最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上一篇:视频: 开战第188天 乌克兰在南部大反攻
下一篇:缺乏知名度 布鲁伦难以选出华裔市议员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