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眾議員第十選區的民主黨初選落幕。共有三名華裔候選人參選,其中現任州眾議員牛毓琳和社區人士李江華,特別受到華社關注。牛毓琳的州眾議員選區包括曼哈頓華埠,而李江華更是長期在布碌崙(布魯克林)8大道耕耘,但這次選舉的結果讓兩人都頗感失望。
雖然選票仍未悉數清點,牛毓琳以微弱劣勢輸給高德曼(Dan Goldman)的結果,估計很難逆轉。雖然牛毓琳以極左派的觀念和開放的個性,在其他族裔贏得眾多選票,但在自己的根據地華埠卻沒有取得亮眼的成績,得票率不到50%,按照牛毓琳的背景和經歷,這樣的得票率可以及格,卻不優秀,無法令人滿意。在投票前一個月,牛毓琳基本上就沒有到華埠和日落公園開展競選活動。此外,牛毓琳極左的政策路線,恐怕也和華社的普遍價值觀不一致。有人認為,牛毓琳獲勝所需的1000多張票,或許就在華社。
李江華在日落公園與班森賀開展聲勢浩大的競選活動,他中間派的政治傾向也符合華社心態,他最終在8大道的得票率超過50%,這對李江華而言,已是不俗的戰績。不過,他最後的得票數只有777票,這恐怕是一個讓他自己都感到失望的數字。李江華在華裔社區之外不為人所知,也缺乏造勢的渠道和手段,難怪得票稀落。
在新畫出的市議員選區草案中,43選區是一個亞裔占絕對多數的選區,華社都希望能產生一位華裔議員。雖然這個地圖只是草案,但能有這樣的機會,關鍵問題是,是否會有那麼一位華裔候選人,既受華社居民真心擁護,能動員出大量華裔選票,又能以自己的背景和主張,在其他族裔社區贏得相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