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美國刑事司法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網上刊發了一篇〈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s against Asian Americans)的論文。由於它是美國第一篇專門研究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的實證研究論文,且正值全美亞裔開展「停止仇恨亞裔」運動之時,論文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其他媒體的記者就相關內容採訪了論文作者,多家媒體報導了這篇論文。
論文作者之一的張焰是德州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系教授。這個專題是她和聖弗朗西斯大學教授張樂寧和德州司法局專家班頓(Francis Benton)共同研究的。她說:「論文正好趕在這個關口,所以許多記者要求採訪。」她說,2015至2019年間,美國每年發生111至158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但最近加州大學仇恨及極端主義研究中心統計了全美16個大城市警察局的資料發現,2019年至2021年間,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從40起上升到122起,上升率達149%。「這個趨勢值得我們亞裔關注。」
媒體報導 犯罪案件增多
張焰說,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歷來就有,並非從新冠病毒流行之後才開始。人們現在意識到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突然增多,有兩個原因:一、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的實際增加;二、與媒體的集中曝光有關。

2020年春季以來,新冠病毒在美國和全球傳播。因最初在中國被發現,川普總統及相關政客將其稱為「中國病毒」或者「功夫病毒」。當時的政治環境,加上病毒流行蔓延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和經濟後果,導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激增。尤其是自今年1月以來,一些仇恨犯罪案件在傳媒上集中曝光。此後,拜登總統發布譴責針對亞裔仇恨犯罪的備忘錄,更加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她指出,目前尚無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全國範圍內,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究竟增加了多少。據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民報告中心(Stop AAPI Hate Reporting Center)的數據,在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間,全國共發生至少3795起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
關於這一數據,張焰指出,由於該中心是通過網絡收集受害人自主報告,其準確性有待進一步考察。從法律上來說,仇恨犯罪有兩個因素,缺一不可。第一,屬於刑事犯罪;第二,行為基於仇恨。但「罵人不算刑事犯罪」,而缺乏針對族裔的動因的案件,也不能被定義為仇恨犯罪。在這些事件中,大部分的事件可能都達不到法律定義的仇恨犯罪的程度。該數據收集人之一的Russell Jeung教授指出,數據中大約只有11%的事件可能屬於仇恨犯罪範疇。
仇恨犯罪 原因複雜多樣
根據〈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論文,「仇恨犯罪」(hate crime)一詞是在1980年代才開始提出的,但在美國,對少數群體的仇恨由來已久。研究發現,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可以追溯至1850年代的華工時代。那時候,一些白人失去工作,把勤勞華工當成替罪羊,並進行攻擊。
在1800年代初期,白人至上主義者團體的縱火犯在白人被裁員後謀殺了四名華裔男子。該小組以抵制、縱火和謀殺中國移民為目的,目的是驅逐和剷除應對不良經濟狀況負責的「亞洲人」。珍珠港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出現反日情緒,政府將10多萬日裔送到拘留營。聯邦政府直到1988年才歸還沒收他們的財產,並進行賠償。
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市場上的成功導致1982年華裔陳果仁(Vincent Chin)被謀殺。當時兇手大喊:「是因為你,我們失業了。」1987年,新澤西州一個名叫「驚動天地」(Dotbusters)的幫派將一印度裔男子打昏迷,是因為澤西市印度人擁有的企業數量增加了。1999年,菲律賓裔約瑟夫•伊萊托(Joseph Ileto)在洛杉磯被槍殺,因為他是「非白人」和「合適的機會目標」。2001年,華裔邱永堅被一名相信「中國人和黑人擁有武器」的男子刺死。
2020年3月,美國爆發新冠疫情。隨著新冠病毒的流行,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影響,大量服務性行業的雇員失業,加上政治環境的影響,尋找替罪羊又開始出現,由此引起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文章指出,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的歷史,更加表明這些事件並不是新的犯罪現象。相反的,它們是更大的傳統反移民情緒的一部分。在政界人士的刺激下,最近的移民浪潮激起了人們對移民是「威脅國家、經濟和文化不安全的認知」。
論文發現,在仇恨犯罪中,亞裔比非裔或西語裔更易成為其他少數族裔攻擊的對象。美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亞裔在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各方面都超過其他族群。亞裔高學歷以及他們在工作場所的成功使得亞裔美國人常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他們的成功可能被其他種族群體看作是潛在威脅。而且,當他們的成功超越了可以接受的範圍時,亞裔美國人可能面臨為了制衡少數族裔權力而實施的仇恨犯罪。

正如倡導亞裔美國人民權和人權的一家非營利組織亞裔美國人公正促進協會(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所言,「在我國種族局面中,亞裔美國人面臨獨特的挑戰:無論我們和我們的國家處於何種關係,我們都永遠被視為外國人。我們被描繪成『模範少數族裔』,被放在其他有色族群的對立面上。」
亞裔增長 受害案件亦增
論文顯示,自從美國1965年頒布《移民和歸化法》以來,來到美國的亞裔人數顯著增加。雖然亞裔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少數群體,但是美國增長最快的族裔群體之一。人口普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亞裔人口從1980年的350萬增加到2000年的1190萬,2013年進一步增加到1940萬,占美國人口的5.6%。
張焰指出,過去,美國人口統計上把亞裔和太平洋島民放在一起。聯邦調查局(FBI)的犯罪數據自 2012年開始,將亞裔和太平洋島民分開統計。2015年,又把阿拉伯人從亞裔中分離出去,所以在使用犯罪數據做比較時,必須慎重。從2015年至2019年,亞裔受害人的比率從最初的3.4%,逐步上升至4%,受害人比率上升與亞裔人口的比例逐漸上升有關。按照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在2000年時,亞裔人口占美國總人口的3.6%;2010年,亞裔人口占4.8%;2020年,亞裔人口上升至5.9%。
隨著亞洲人口的增加,針對亞裔的犯罪也有所增加。根據國家犯罪受害者調查(NCVS)數據,從2015年到2018年,針對亞裔的暴力犯罪率從12歲或以上的人口中每1000人8.2起,增加到1000人16.2。紐約市警察局(NYPD)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至2019年之間,亞裔是所有犯罪類型的受害人數均增加的唯一的族群。例如,亞裔受害者占謀殺受害者的4.0%,強姦受害者的4.7%,搶劫受害者的11.6%,嚴重毆打受害者的5.2%,紐約所有大盜竊受害者的10.3%。這些數字2019年分別增加到8.0%、15.6%、7.7%和15.7%。
多年來,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都有增加。根據FBI的調查,從2012年到2014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案件的數量每年以大約12%的速度增長。儘管從2014年到2015年有所減少,但從2015年到2019年,針對亞裔偏見犯罪又有所增加。洛杉磯縣人際關係委員會的《 2015年仇恨犯罪報告》也指出,針對亞裔的犯罪報告2014年至2015年從6例增加到18例,增長了3倍。
官方數據 作為研究基礎
張焰說,他們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與針對非裔以及西語裔的仇恨犯罪之性質與特徵進行對比,分析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的性質與特徵。
她表示,FBI所提供的仇恨犯罪有兩種不同的數據類型。一是全美各地警察局向FBI報告的統一犯罪報告(Uniform Crime Report,簡稱UCR)的仇恨案件數據。這一數據是綜述性數據,只報告所發生案件的總數等,沒有具體的個體案件信息。二是全國犯罪案件報告系統(NIBRS)中所報告的仇恨犯罪。NIBRS是一個基於犯罪案件的綜合數據系統。與UCR數據相比,NIBRS數據包含有關仇恨犯罪事件的更多信息。例如,它有受害人及罪犯的年齡、性別、種族的資訊,還提供了犯罪情境有關的數據。「我們的研究使用了1992年至2014年的NIBRS的數據。」
需要指出的是,這兩種數據都是官方數據,只包含了在警察局備案的案件。而警察局向FBI的報告也是屬於自願性,有相當一部分的警察局都沒有向FBI匯報數據。同時,警察局如何認定報告的案件為仇恨犯罪也會存在差別。另外,向警察局報不報案也會受到受害人的社會地位和其它因素的影響,因此FBI的數據可能並不能夠全面反應仇恨犯罪的現實狀況。
論文顯示,在1992年至2014年間,3400個執法機構通過NIBRS報告了2萬8094起基於種族動機的仇恨犯罪。數據共有1萬981起針對亞裔、非裔和西裔這三個族裔的暴力仇恨犯罪事件。其中針對亞裔仇恨犯罪有478例,非裔8628例和西語裔1875例。
由於他們的研究集中在出於種族動機的仇恨犯罪上,因此他們在最終樣本中排除了這些種族內案例。最終研究分析的案例是7136起,包括分布於813個縣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有329例,針對非裔的5463例和針對西語裔的1344例。
受害對象 年輕男性居多
分析結果顯示,總體而言,三個群體的仇恨犯罪均最有可能「以18至34歲的年輕人、男性、本地居民為目標」。相比非裔和西語裔,亞裔更有可能在非居住地成為受害者,占24%,而非裔16.8%,西語裔16.3%。與非裔和西語裔受害者相比,亞裔也更有可能被非白人犯罪者攻擊(25.5%),而非裔1.0%,西語裔18.9%。
就案件情境特徵而言,亞裔更有可能遭到陌生人的攻擊,占39.2%,而非裔30.7%,西語裔30.1%。在居所被攻擊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占23.7%,非裔34.4%,西語裔29.5%。亞裔更有可能在學校、大學被攻擊,占17%,非裔8.9%,西語裔11.2%。此外,亞裔人口比率略高的郡,以及家庭收入中位數略高的郡針對亞裔仇恨犯罪案件數量也較多。最後,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相比於針對非裔的仇恨犯罪更易「發生在美國東北地區」。
2021年初至今,媒體已經報導許多起針對亞裔的犯罪。今年3月,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發生槍擊案,六名亞裔婦女被打死,其中有兩名華裔、四名韓裔。她指出,這些案例和他們的研究結果之間存在著某些不一致性。比如,最近受害人主要是「亞裔老人及女性」,而且犯罪人也以少數族裔為主。

她說,出現這種差別可能有一定的政治和社會氛圍,少數裔中一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可能會用街頭暴力的方式來發洩他們的不滿和怨憤,並且這種人與人之間街頭暴力的受害者更容易是自我防衛與自我反抗能力差的老年人和女性。另外,這種街頭暴力案件更容易被媒體捕捉、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