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小商業局與法拉盛商業改進區(Flushing BID)21日在法拉盛舉辦第一屆「法拉盛區域博覽會」,吸引了近千民眾參加,其中不少華人業主手持由紐約市樓宇局(DOB)發出的建築物違例罰單和要更正違章建築的通知單,面對面要求樓宇局專員解答,而一些醫療健保單位攤位也是擠滿查詢醫療健保的人潮。
在「法拉盛區域博覽會」會場設攤的政府單位包括紐約市樓宇局、清潔局、衛生局、環保局,以及銀行金融,貸款,醫療機構,教育,建築,地產,皇后區公共圖書館、 商業輔導中心等服務行業等參展。
樓宇局勒令華人清拆房屋違建
法拉盛商改區行政主任余鈿崧與市議員顧雅明,紐約州參議員史塔文斯基代表楊雯旻等在「法拉盛區域博覽會」開幕禮上講了話。顧雅明指出,舉辦「法拉盛區域博覽會」活動,可以幫助小商家對政府不同單位的法例有更多認識,知法守法,減少不小心違例吃罰單的風險。余鈿崧表示,「法拉盛區域博覽會」是一個商家和不同行業人士面對面與政府機構提出相關法律諮詢,如何經營生意等有更多瞭解,通過專業人士免費的諮詢,義診,免費形象設計等平台,對商業發展起促進作用。
紐約市樓宇局的攤位最多民眾查詢,專員安東尼為華裔民眾解答有關建築違例的個案處理。家住法拉盛北方大道附近新建公寓式樓宇的任先生在博覽會開始就到場,他是收到樓宇局發出需要清拆沒有合法提出申請建築的天台簷蓬的通知,並且已經通過合法手續取得批准建造新簷蓬的通告文件,不過由於他不懂文件內容,因此,親自拿著所有文件到會場,經過樓宇局人員解釋後,他才知道重建簷蓬已經批准。
不懂建築法花很多冤枉錢
任先生承認,他對在建築物加建簷蓬需要申請沒有概念,而附近的樓宇也是沒有申請建造了,他也這樣做,結果被樓宇局開出罰款1200元的罰單,並勒令清拆,要重建必須把圖紙等交到樓宇局審批,符合建築法例才能建造。任先生說,不懂建築法,花掉很多冤枉錢。
另一位在貝賽35大道居住的粵籍男子手持一疊樓宇局發出的違章把車庫改成居住單位的建築罰款文件,查詢可否罰款而不用清拆,樓宇局專員的答案全部是「No」,他必須把違例建造的車庫單位還原為車庫,同時要由建築師劃圖則申請改建為居住用途,若在限期內不更正,罰款將大幅增加。
另一位在法拉盛附近居住的華人女士,在房屋的車庫旁建造成一間小屋,被人投訴,樓宇局勒令清拆和罰款,她到會場查詢提出不想清拆的程序。樓宇局給她的答覆是必須清拆,為這是嚴重違反建築法例。
多位在法拉盛40路做生意的華人商家,在場查詢已按照招牌法規格,但仍收到罰單等問題,要求樓宇局解疑團。
在「法拉盛區域博覽會」的演講環節,紐約市樓宇局講解了招牌法例。清潔局向商家解答「如何避免清潔局罰單」,市衛生局則以「食品安全規定、餐館衛生評級」為主題,解釋了相關法例,市環保局主講了「餐館廢油回收規定」,讓商家對飲食衛生法例有更多認識。
法拉盛舉辦第一屆「法拉盛區域博覽會」,吸引了近千民眾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