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拉盛是紐約市交通系統中最繁忙的公交車及地鐵樞紐,約有20條公交線路途經或者以法拉盛作為起始站和終點站。此外,還有連接長島的公交線路途經,但目前法拉盛沒有公交車總站站場。公交車停在法拉盛中心區幾個不同的地方,有的是為司機休息和換班時停靠。
黃敏儀說,很幸運法拉盛中心區交通發達,但也帶來了挑戰,由於沒有公交車總站站場,還沒發車的公交車停靠在路邊,堵塞了街道,阻礙了交通,妨礙了貨車裝卸貨物。黃敏儀認為:「公共汽車總站站場不僅可以停靠公交車,而且還可以為司機提供舒適的休息場所,而不是讓他們坐在停著的公共汽車裡。」
為此,黃敏儀建議在法拉盛設立公交車總站站場,選址由特別工作組決定,但地點應該靠近法拉盛市中心。此外,總站還應該有供乘客下車和上車的區域,以及供司機休息的設施,包括供他們使用的衛生間。
如果黃敏儀的立法成為法律,該工作組將進行調研,並報告建造公交總站的預期成本,包括買入地塊、承包商、工人、檢查員、其他工作人員以及購買建材的成本。
根據法案,市交通局局長或指定人員主持該工作組,成員將包括市規劃局局長或指定人員,以及由市長任命的其他五名成員。市長還可以邀請任何利益相關者——例如MTA或市、州或聯邦一級的機構,參與工作組的工作。
在法案成為法律後的90天內將任命該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將在30天後召開。工作小組將有270天或大約9個月的時間,提出一份報告陳述建議。
黃敏儀說:「在法拉盛建造一個新的公共汽車總站需要較大投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市政府、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資助。但如果沒有一個務實的規劃,我們就無法開始或分配資金,這就是特別小組的作用。」
法拉盛在1940年代的中期,在緬街(Main St.)和羅斯福大道(Roosevelt Ave.)的交叉路口,還存在一個公交車的總站站場,後來它被一家大型百貨商店所取代。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的州參議員Leonard Stavisky提議在友聯街(Union St.)和39大道交界的市政第一停車場,建造一個新的公交車總站站場,但未實現。多年來,這個想法被不同的民選官員和公民領袖重新提起,也從未實現。
黃敏儀說:「我不是第一個設想在法拉盛建公交總站的人,但事實是對它的需求仍然存在,這個工作組是使其成為現實的第一步。」
法拉盛市中心是全市公交系統中最繁忙的換乘樞紐之一,暫時停運的巴士通常停在當地街頭,供司機休息和換班。市議員黃敏儀認為這麼做不僅佔用街道,司機也難以好好休息。
她提出一項法案,建議在當地建一個巴士總站,集中停靠巴士,不再佔用公共街道。法案要求成立特別工作組,以確定巴士總站的潛在位置。
黃敏儀表示,除了服務於長島納蘇縣的NICE巴士外,約有20條MTA巴士路線經過、起始並結束於法拉盛市中心,暫停服務的巴士停在市中心的幾個不同的地點。長期以來,這些空轉的巴士堵塞街道,擾亂交通,並阻礙商家裝卸貨物。
「我們很幸運法拉盛市中心有一個交通樞紐,但這也帶來許多挑戰。」她說,「巴士總站不僅可以讓停運的巴士離開我們的街道,還可以為司機提供一個舒適的休息場所,而不是坐在停著的公交車上。」
根據黃敏儀的提案,特別工作組將確定巴士總站的潛在位置,該地點應該靠近法拉盛市中心,這樣巴士就不需要停靠在公共街道上。巴士總站還應該有一個供乘客上下車的區域,以及供司機休息的設施,包括浴室。
若該提案成為法律,特別工作組將進行研究,報告建造巴士總站的預期成本,例如購買必要的地塊、僱用承包商、工人、檢查員等,以及如何獲取建築材料。
市交通局局長或指定人員將擔任工作組主席,成員包括城市規劃局專員或指定人員以及由市長任命的其他5名成員。任命必須在法案成為法律後90天內進行,並在30天後召開首次會議。工作組約有9個月時間編寫報告,概述建議。
緬街夾羅斯福大道曾一直有一個巴士總站,直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被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取代。20世紀70年代,時任民選官員提議在友聯街(Union St)和39大道建巴士總站,但未能實現。
「我不是首個想到在法拉盛建巴士總站的人,事實上當地需要一個。」黃敏儀說,「建造巴士總站既不便宜也不會很快實現,可能需要市、州和聯邦政府的資金,但若沒有一個務實的提議,我們就無法倡導或分配這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