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起開業、位於法拉盛市中心的世界書局,曾是為廣大華人移民提供中文精神食糧的文化橋頭堡,歷經30餘年,書局於5月31日關閉,遷址臨近的白石鎮(Whitestone),並將擇日開業。
北美世界日報旗下的世界書局,自1985年2月12日在紐約市發源,見證華人社區的發展與變遷,在實體書的黃金時代,世界書局曾在全美各地開枝散葉,擁有13家門市,然而圖書行業出現世界性的蕭條,各門市陸續關閉,最後一家位於法拉盛38大道136-19號的世界書局,也在31日租約期滿時關閉,遷址白石鎮20大道141-07號的世界大廈(World Journal Plaza),待整理完備後擇日開業。
據世界書局總經理周才博介紹,法拉盛世界書局20年來幾度搬遷,數易其址,直至2001年8月25日,四層樓的門市部終擴建完成,面貌煥然一新,書籍不僅從兩岸三地按照新移民的口味進口中文書籍,也可買到紙墨筆硯,甚至是用於婚喪紅白事登記紅包或帛金的「禮簿」,琳瑯滿目的中式禮品,還吸引了許多外族裔人士的光顧。
然而2017年始,圖書行業好景不再,周才博表示,以來自台灣的出版品為例,一年曾有1萬多種出版物,但隨著時間一直遞減,受歡迎的雜誌也陸續減少、停刊,「當整個行業的產品組合在減少時,生意就難再旺盛」,2020年疫情來襲,書籍的海運空運費暴漲,為往年三倍,運營成本已令人無法承租,而愛看中文紙本書的年輕人,在紐約也越來越少。
世界書局的大部分同仁,都在此工作十多年,自移民美國,周才博已在書局工作36年,他說他生來不喜變動與「懸念」,也受到世界日報創辦人王惕吾的影響,當時曾有人抱怨紐約是「中文的文化沙漠」,但王惕吾有著對海外華人的使命感,希望把炎黃子孫淵遠流傳的文化傳播,不要在異鄉忘記文化,「半輩子時間投入這個行業,也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理念」。
「有的書在國內好賣,在這裡卻滯銷」,在書局工作了36年的主任倪女士說,每天早晨,她仍要瀏覽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網站,為新移民挑選書籍,講述政治八卦與內幕的書籍,是暢銷書籍中的常青樹,常有人來問來買,食譜被網路帶走了部分銷量,但醫療保健的書籍,仍受到中老年人士的垂青,那些買書20年、30年的客人,也慢慢變成熟人、乃至好友。
在遷回白石鎮後,世界書局也將繼續發展數位產品,將重心進一步轉至網路,紐約的三大公立圖書館也與書局簽訂了長期合約,為它們提供中文的電子書籍與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