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40歲華裔高慧民在曼哈頓時報廣場地鐵站被一名無家歸者推落地鐵路軌死亡,地鐵設置月台護欄門(platform doors)保護乘客安全聲音不絕。大都會捷運署(MTA)負責人李柏(Janno Lieber)23日透露,將在7號地鐵曼哈頓時報廣場、L號地鐵第三大道和E號地鐵皇后區牙買加的Sutphin Boulevard-JFK三個地鐵站安裝月台護欄門的試點計劃。這是紐約市地鐵逾百年歷史新猶。此外,MTA還將測試激光技術,以檢測地鐵路軌上是否有人,及時讓列車司機作出回應。
李柏表示,MTA鑑於目前的工程和地鐵站設施技術問題,他們不會在很多地鐵站設置月台護欄門的計劃。
大都會捷運署的月台護欄門試點計劃,將在站台和軌道之間設置一道屏障,以保護乘客不被推到或跌倒在地鐵列車前面。
MTA歷來拒絕在月台設置護欄門的計劃,主要是因成本太高而且行不通,因為紐約市地鐵系統已有104年歷史,472個車站和665英里的軌道,規模龐大。
李柏指出,在高慧民被推地鐵路軌悲劇發生,加上一系在地鐵月台襲擊事件層出不窮,社會上要求MTA仿效歐洲和亞洲地鐵系統設置障礙物保護乘客安全的聲音強烈,MTA在去年12月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研究在地鐵站設置月台護欄門的可行性,和作出長遠工作計劃。李柏說:「幾個月前,我開始看到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地鐵的乘客人流不斷增加,所以我在MTA建立了一個跨機構小組來研究地鐵安全問題,包括設置月台護欄門。」
利伯沒有估計MTA設置月台護欄門的成本。他說,除了月台護欄門計劃,MTA還將測試新技術,以檢測地鐵路軌上是否有人,讓到站的地鐵列車及時作出反應。
利伯說:「我們試行新技術,利用熱技術、激光技術檢測軌道入侵,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快地知道人們何時進入軌道,並希望能夠阻止這種行為。」
黃敏儀指MTA聽到設置安全門聲音
法拉盛市議員黃敏儀在高慧民被推下地鐵身亡悲劇發生後,強烈呼籲MTA加強常識性基礎建設,以升級地鐵系統安全性 ,她建議紐約市地鐵在地鐵站台增建護欄。黃敏儀表示,很高興MTA聽到了紐約人的呼聲,準備在3個地鐵站安裝護欄作為試點項目,而且在穿梭皇后區法拉盛至曼哈頓,有「東方快車」之稱的7號線地鐵站為試點計劃之一,7號地鐵線對法拉盛社區很重要。
黃敏儀強調,月台護欄門這是保護紐約地鐵乘客的一個好的開始,也是紐約市基礎設施上至關重要的安全方面的改善,希望地鐵護欄的安裝工作能夠擴展到更多地鐵站,確保紐約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