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名各族裔民众18日晚汇聚时报广场,悼念上周六地铁袭击案的受害者高慧民(Michelle Alyssa Go,前译米歇尔·吴)。市长亚当斯、国会众议员孟昭文、州检察长詹乐霞、副州长Brian Benjaming、市议长欧德思(Adrienne Adams)、市主计长Brad Lander和公益维护人威廉姆斯等众多民选官员到场致辞,表达哀思,同时呼吁纽约人摒弃种族偏见,携手应对公共治安和精神健康双重危机。
当晚活动由Asians Fighting Injustice组织在孟昭文办公室的协助与支持下协调主办,并得到了许多社区团体和个人的支持与赞助。当晚活动现场附近的大屏幕上并特地播出了米歇尔的遗像。追思会由Ben Wei主持,华裔歌手Janet Noh和著名牧师(前白思豪助理)Elder Kirsten John Foy分别在活动伊始演唱歌曲及为逝者祈祷。
市长亚当斯在现场悼词中强调,要解决目前的治安问题,必须将执法与精神健康服务并重;同时,纽约市各阶层和各族裔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人们必须要加强沟通与对话,消除彼此间的成见和误解。他表示,周二当天他先后出席了已过世警官Steven McDonald的去世五周年悼念仪式,之后又看望了在汉堡店被杀害的19岁少女Kristal Bayron Nieves的家人,现在又来到米歇尔的追思活动现场。这令他想到了自己80年代在这一带当地铁巡逻警的经历,以及多年前与一名被杀害的年轻华裔外卖朗的父母站在一起的感受。“我们不会再回到那个过去的年代,我说这一点不是从市长的角度出发,而是我毕生的信念。我们必须让纽约成为一个人们可以安心养育家庭的地方。”
亚当斯也强调不能再无视那些沦落街头的人,不能将他们妖魔化,必须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因此市政府当前正在采取行动,让执法警官与心理辅导专业人士一起,着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国会众议员孟昭文在致辞中表示,米歇尔以自己的善良、慷慨和多年的志愿行动为人们所怀念和钦佩,但我们今天聚集在此,不只是要缅怀她,更重要的是以行动来寻求公平、正义和对许多问题的解答。”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亚太裔社区经受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不敢上街,不敢搭乘地铁,甚至不敢出门。正如马丁·路德·金博士所说,任何地方的不公,都是对所有地方正义的威胁。”
孟昭文表示,要解决目前的精神健康和公共安全危机,任何单一的方案都不足够。有些人希望加强执法,有些人希望提供更多精神健康服务,还有些人指责特定的族裔。但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贫困和种族主义。“我们不同族裔之间相互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也不能容忍这种种族分裂行为。作为亚裔,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两年来不同族裔的人们给予我们的众多支持和协助,与我们站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种团结和友谊,相互支持,并通过艰难的对话,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其中包括如何不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简单地丢给刑事司法体系,如何不让出狱的人被迫流落街头,如何不让警察身兼心理辅导和应急救援多重职责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艰难的对话与探讨。”
州检察长詹乐霞也在致辞中强调不同族裔之间团结一致,维护彼此权益的重要性。
米歇尔生前在德勤的同事Kim Garnett和她生前的男友等人士也在现场回忆了与她相处的时光,缅怀她的敬业、睿智、乐于助人,以及前往世界各地旅游的经历。Kim表示,就在出事前一天的周五,两人还在电话中讨论周一该做的事。
此外,参议员舒默也为当晚追思会发来书面悼词。曼哈顿检察官白艾荣、市议员高步尔和黄敏仪、李琳达,以及市长办公室亚裔事务代表郑祺蓉等人士也都出席了追思活动。
正在纽约处理女儿后事的米歇尔父母没有到场,但在此前代表所有家人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声明表示,“我们正处在失去女儿、姐妹和朋友的震惊和悲痛中。我们希望人们记住米歇尔是如何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仅仅记住她是如何死的。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聪明的女人,她爱她的家人和朋友,喜欢环游世界并帮助他人。她的生命在一次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中被夺走,我们祈祷她得到她应得的正义。谢谢你们的慰问。我们希望媒体在这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尊重我们的隐私。”
市长亚当斯在追思会上致辞。
众多民选官员出席追思仪式。
不同族裔的民众手举蜡烛和标语出席追思活动
米歇尔·吴周六遇害的R车站台。
地铁站加强警戒。
米歇尔(中)和父母及弟弟外出旅游时的全家合影。(家人发布)
肇事嫌犯SimonMartial早前被捕档案照。(NYPD)
年僅40歲的高慧民(Michelle Go)15日於時報廣場被有10次被捕記錄且目前正在假釋中的非裔遊民馬修(Simon Martial)無端推落鐵軌身亡後,該事件再度引發各界對心理健康問題及亞裔處境的關注。昨晚(18日)6時許,數百名各族裔民眾自發前往時報廣場,在寒風中為高慧民進行守夜。包括紐約市長亞當斯、州總檢長詹樂霞、國會議員孟昭文等在內的數十位民選官員也到場悼念,呼籲應盡快採取措施,解決紐約市存在已久的心理健康及遊民問題。
時報廣場位於48街附近的大屏幕昨晚播放包括高慧民、三藩市去年被襲擊推倒在地死亡的泰裔老翁維查(Vicha Ratanapakdee,音譯)、屋崙去年遭劫匪襲擊身亡的華裔長者何柏(Pak Ho,音譯)等6人的畫像。現場許多民眾手捧鮮花、蠟燭,在寒風中默默佇立,神情凝重。還有市民手持「亞裔的命也是命」、「停止針對亞太裔的暴力」等標語,進行著無聲地抗議。
組織此次守夜活動的「亞裔反對不公義(Asian Fighting Injustice)」的創辦人魏本(Benjamin Wei,音譯)表示,自己創辦這一組織源於去年2月自己的一位朋友的朋友於曼哈頓華埠下班途中被人無端刀捅,遇襲者一度性命垂危,失去了重要臟器。魏本說,「這一事件發生後,我覺得要做些什麼。但針對亞裔的攻擊一直在繼續。」他表示,無論是導致6名亞裔女性喪生的亞特蘭大水療中心槍擊案,還是去年3月一名亞裔女性在曼哈頓中城被無端毆打,亦或是前不久剛剛離世的無端遭仇恨攻擊的馬耀泮,這些事件都給亞裔社區帶來了創傷與恐懼,「安全是一項人權,而作為亞裔,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在地鐵站被人推下去。」他呼籲市府應當仔細考慮如何可持續性地人性化地對待心理健康疾病患者,同時保證市民的安全。
國會議員孟昭文表示,每個人對於如何解決心理健康及遊民問題都有不同的見解和建議,「但沒有任何一項措施能夠一勞永逸,這是深深植根於貧窮和種族主義的複雜問題,僅靠指責他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她表示,政府除了應當給需要心理健康支持的人提供所需資源和服務外,也需要更多社區組織在心理健康方面提供支持。
亞當斯指出,「干預」和「預防」是他解決相關問題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要通過提供心理支持來干預心理危機,另一方面要及時處理心理健康問題和實時犯罪,防患於未然。他鼓勵民眾多與彼此交流,加深相互理解,齊心協力令城市變得更好,「不要讓紐約市成為相互隔絕的城市。」
詹樂霞及副州長本傑明均表示,不能讓地鐵系統成為心理健康支持系統,應當理解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的配套設施,增加床位,對相關機構提供支持,從而減少心理健康疾病患者將地鐵系統視為庇護所的現象。
數百位民眾在寒風中悼念高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