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消費者事務局3日在紐約市警109分局警員協助下,密集行動掃蕩皇后區商業中心區緬街華人和不同族裔無執照經營地攤小販,這是近一個月以來第五次在法拉盛商業區驅趕人行道的小販。消費者事局工作人員並對商店售賣的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品作出是否假冒商標和有無違反攤位規限尺寸等進行了相關工作。
紐約市長辦公室聯合市警、市消費者事務局由7月底開始,出動由多名華裔工作人員組成的隊伍,在市警人員協助下,對法拉盛商業區從37大道至楓葉大道(Maple Ave)一段緬街東西兩邊人行道上採取掃蕩,行動中,執法人員只對地攤小販勸喻,解釋法拉盛商業區街道絕大多數都是禁止小販攤賣的街區,違例者會被開出罰單。市消費者事務局工作人員對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逾年,在街道上無牌擺賣的不同族裔小販沒有開罰單,只作驅趕。但在8月中旬的掃蕩行動中,對一些違返疫情期間,市長頒佈開放餐飲業戶外用餐區,攤檔只能作有座位的顧客用餐用途,但緬街和羅斯福大道上有戶外攤檔作為售賣點心,違反法例的業者開出十多張罰單,最高罰逾千元。其他在緬街上攤賣的小販只作口頭解釋小販條例,要求小販守法,不要在劃為小販禁區的法拉盛商業區擺賣。
一家在緬街長島鐵路橋底的華人商店,在門前擺賣不同款式的口罩和防疫物品,市消費者事務局在商店進行檢查,對商店有沒有違反商店前售賣商品攤位規格等進行了調查。
密集掃蕩行動效能小販兌減3/4
同時,掛著紐約市消費者事務局發出營業許可執照的一名華人小販,地攤形式攤賣瓷碗,不鏽鋼碟子和其他日用品。市消費局工作人員向他解釋,他所在的售賣點是禁止擺賣區,要求他不要違反小販條例,但沒有對該名小販開出罰單。
市消費者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密集取締法拉盛商業區地攤小販奏效,緬街上的地攤小販從最商峰的有逾200攤檔,兌減3/4,只有小數售賣家庭種植蔬菜,舊衣服飾物,平價口罩等小販每日繼續做生意,原來一周7天擺賣的小販,只在星期六日人流最多的日子在街道上售賣。
法拉盛市議員顧雅明支持對無牌小販執法行動,要求地攤小販守法,停止在人行道隨處擺賣造成佔用人行道,造成安全隱患的現象。
紐約市警和消費局採取掃蕩行行動後,平日地攤小販集中的羅斯福大道至40路一段緬街,小販絕跡,人行道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