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一所大学的20名师生在杭州西湖边学习太极拳。
近日,中国申报的“太极拳”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瑰宝和历代民众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还蕴涵着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养生观念。
太极拳的受众极为广泛,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口幼儿,都可以练上几招;太极拳习练者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健身,有的是为养生,还有的是为修身养性,可谓“百搭”。此番太极拳申遗成功,想必又将掀起一股“太极热”,已经走出中国国门多年的太极拳也将进一步获得世界的认可。
不过,正是因为太极拳广受欢迎且内涵复杂,各路魑魅魍魉也都想借此东风分一杯羹。
回想近些年,“武林”乱象丛生。比如前段时间“爆红”的马保国,自诩“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为了商业利益,哗众取宠、招摇撞骗,打着弘扬传统武术的旗号,实际上做的都是伤害传统武术的事。还有同样“雷人”的太极雷雷,热衷于在擂台上比武,却被对手“秒杀”,沦为笑柄,也让传统武术饱受质疑。还有所谓的“大师”闫芳,标榜自己为“最强太极推手”,照片显示她的掌风可以隔空打人,但其实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些所谓的“大师”只不过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跳梁小丑罢了。他们的出现,不仅坑骗了慕名而来的习练者,还严重损害了太极拳文化的形象。
此前是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待催生出了中国国内伪大师泛滥的市场,如今太极拳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面目走向世界,各路伪大师或许又要伺机而动,慎防那些弄虚作假行为对传统文化造成破坏迫在眉睫。
正如专注太极文化的北京武极堂体育公司创始人雷鲁明说,“太极拳申遗成功后,‘标准化、国际化、产业化’是大势所趋。”在我们为太极拳申遗成功欢呼雀跃之时,也应当思考如何面向世界,做出对太极拳历史和内涵的正本清源的解释,建立起标准化、系统化的训练规范,让它能以最好的状态走进世界各国民众的视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张名片,而不让那些居心不良的“大师”再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