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疫情趨緩,法拉盛街頭湧現「擺攤潮」,貨品從日用品、防疫物資到海鮮都有,價格比商店還便宜;面對攤販「搶生意」,華人小商家3日表示,路邊攤無須支付高昂房租,打價格戰根本爭不過,非法就該取締;而且當地街道窄、人流量大,地攤潮興起後,店外常擠得水泄不通,投訴近百次,也沒人管。
在法拉盛緬街經營中藥店與奶茶店的莊振輝表示,疫情重創社區經濟,但房租仍然居高不下,自家店鋪每月租金高達8萬元,房東每年支付的地稅也直逼20萬元,許多小商家疫情停工,仍在欠租,復工後每日辛苦工作,只為維持生意運營,承受極大壓力。
莊振輝說,雖然法拉盛街頭人流逐漸回流,但疫情趨緩後,市中心湧現「擺攤潮」;他表示,這些攤販不用支付房租,政府也不會大開罰單,許多貨品的售價都低於小商家的定價,顧客更青睞「撿便宜」,「比如超市的豆子每磅兩元,他們只賣一元,顧客都跑去買路邊攤」。
攤販出來擺攤時,人行道常常擠得水洩不通,莊振輝表示,他的店前常被「堵死」,他曾多次撥打311投訴、甚至打911報警,卻鮮見市府官員和警察前來執法,「打了近百次,就是沒人管」。
一位華裔雜貨店業者表示,緬街的攤販最初以西語裔與非洲裔為主,他們售賣的商品主要是口罩、乾洗手液等防疫商品,由於疫情期間物資緊缺,價格也水漲船高;但他說,自5月中旬以來,華裔攤販「搶攻」地盤,大打價格戰,常常是商店人少,街上人多,「大部分攤販都無照經營,不付房租,貨源也不清,我們在價格上爭不過」。
這名業者表示,他曾與周邊商家打911報警,要求警察疏通被堵塞的人行道,但警方趕來執法後,攤販告知警員,他無權查看自己的執照,更不能趕他們離開,警員只能暫時疏散人群,隨後撤離現場,「都怕(被)說欺負『弱勢群體』」。
針對擺攤現象,市議員顧雅明表示,他已與市政部門、市警109分局及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多次開會溝通;但他表示,警察局預算遭削減後,市長6月下令,市警沒有驅趕攤販的執法權,從此警察就此執法師出無名。
顧雅明說,雖然市長承諾會組建其他部門針對這些攤販執法,但具體細節尚未排上日程,他呼籲小商家積極發聲,向市府陳情無照攤販對社區造成的不利影響,「攤販影響交通,吃的東西也沒有健康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