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地鐵逃票率上升至4.7%乘客,較6月的3.9%有所增加。Chang W. Lee/紐約時報


大都會捷運局(MTA)官員於21日表示,儘管近幾個月來在地鐵系統有數百警員加強巡邏,但逃票個案仍然不跌反升。

《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局將逃票情況持續歸咎於一種「城市文化」,指這種文化令拒付車資的非法行為獲得容忍。大都會捷運局首席安全官沃倫於21日在曼哈頓下城舉行的董事會會議表示,「這是過去幾年以來,我們一直努力試圖改變的城市文化。」
紐約市捷運局(NYC Transit)總裁拜德福認為,問題在地鐵站閘口旁邊的緊急出口,成為了不法份子逃票的「缺口」。他指出,閘門是讓輪椅和攜帶大件物品的乘客使用,但全球不同城市的地鐵系統,也特別設置入口較闊的入閘機,因此毋須「中門大開」縱容逃票。大都會捷運局每年的巴士及地鐵車票收入約45億元,官員估計,今年可能由於逃票而損失約3億元,比2017年的估計收入損失高出一倍。州長柯謨於今年6月宣布,大都會捷運局和紐約市警務處將分別加派300名及200名警員,在50個地鐵站及50條巴士線進行打擊逃票。此外,地鐵站周圍也貼出告示,提醒乘客逃票被抓會罰款100元。官員指出,雖然在部分繁忙地鐵站內逃票減少,但整體而言,8月地鐵逃票率上升至4.7%乘客,而6月為3.9%。與此同時,巴士逃票比率則由24%降至22%。
記者訪問地鐵乘客,但部分人認為逃票情況不算嚴重,反稱大都會捷運局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專注於提供可靠的服務。18歲的學生布朗承認有時會逃票,「列車總是遲到,竟然還要我支付每星期33元嗎?」但也有乘客表示,希望大家能夠遵守規則,否則票價又要上漲。
由柯謨任命的大都會捷運局董事會成員施瓦茨表示,對於如何阻止逃票的問題感到沮喪,建議當局聘請學者深入研究數據是否準確,並且把緊急通道的警報調校至震耳欲聾的水平,以收阻嚇作用。地鐵維權組織「乘客聯盟」(Riders Alliance)反駁並指出:「解決方案是提供可靠、可負擔的公共交通服務,而不是震耳欲聾的閘門警報或針對地鐵巴士乘客的額外警力。」
此外,部分董事會成員指出,額外的警力成本是否能夠抵銷打擊逃票減少的收入損失;由市長白思豪任命的董事會成員林恩亦質疑警員安排失當,指出5條巴士線的逃票損失為2700萬元,竟然跟50個最嚴重地鐵站的損失總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