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局6日公布一份全市老年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發現亞裔老人自認身體棒的比例在各族裔中相對較低,而亞裔老人患抑鬱症和自殺的比例也相對偏高。
這份報告發現,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紐約市人口的13%,在這些老人中,亞裔占到12%。到2040年老齡人口將比2010年增長41%,達到140萬人。紐約耆老的平均壽命是81.2歲,比全國平均高出2.5歲。耆老中有近半是外國出生的移民,他們來自130多個國家,講90多種語言,而講中文的老人占到所有老人的6%。
這些老人中四成是男性,六成是女性,3%是LGBT群體。在經濟狀況方面,亞裔耆老26%生活在貧困線下,僅此於西語裔的27%。17%的耆老幫忙照看孫輩,39%的耆老每周至少做150分鐘的鍛煉,三分之一的耆老在過去一年中有一個或以上性夥伴,52%的男性耆老和26%的女性耆老在過去一年中有活躍性行為。
報告發現97%的耆老有健保保險,但6%的人仍然有時會得不到他們需要的健康照顧,12%的人有時買不起藥。2016年,紐約市有289名耆老因跌倒致死,因此進入急診室的有3萬492人,住院的有1萬6661人。
耆老相對其他年齡段的人也更容易在作為行人受傷後死亡,更容易罹患流感,退伍軍人症病例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耆老,十分之一的耆老有HIV病毒或愛滋病,十分之四的耆老因為齲齒或牙周病而掉了六顆或更多的牙齒。
亞裔方面,亞裔耆老自認為身體很棒的比例為35%,僅比墊底的西語裔高出一個百分點。50%的耆老與兒孫同住,比例居各族裔之首。96%的亞裔耆老有足夠的食物,僅次於白人的97%。亞裔耆老因跌倒或行人受傷進急診的比例是個族裔中最高的,分別達到每10萬人30.2例和7.5例。亞裔耆老中有一半體重在正常範圍,在各族裔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