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說新移民學生可能不會說英語,學校應該幫他們找到能說他們語言的老師;學校應該在10天內確定有多少「英語學習者」(English-Language Learners)學生——相信教育局通過這個統計,會掌握有多少新移民學生。
信中說,新移民學生可能沒有學習用品,教育局要求學校使用聯邦資金購買分發給他們,並鼓勵學校為他們提供學校用品、校服、鞋子和衛生用品/盥洗用品。
在皇后區長島市(Long Island)新移民高中(Newcomers High School),開學首日整個街區都是等待進入校門的學生,一些學生被迫去另一棟大樓以騰出空間;有些學生的身上還配戴著移民庇護所的出入證。
福州籍家長:不會排斥新移民學生 相信政府會處理好
在法拉盛中心區的第20小學,學生們滿懷期待迎接新學年。福州移民林先生送兒子上學,他表示自己也是移民,不會排斥新移民學生,他有信心紐約教育局有實力、有準備去應對庇護學生的湧入。
「現在各國都危難的時候,美國接受一部分移民無可厚非,就像在街上,你我並不相識,我有飯吃,你沒有飯吃,我肯定拿一半出來給你吃,先渡過難關,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林先生說。
記者問正在清點人數的班級老師,班上的學生人數是否增多了?是否知道有多少新移民學生?一名中英雙語老師回答,她不清楚學校有多少新移民學生,但她所在的班是雙語班,學生人數確實有所增加。
根據教育局的公布,紐約市五區有3,400名持有「英語作為新語言」教學資格的教師以及一千七百多名會說西班牙文和英文的教師。



走線華人家長 咬牙關花錢讓孩子補英語
據記者了解,有兩名今年5月份從中國湖南走線入美的華人學生姐妹倆,在抵達紐約市的第10天,就到紐約市教育局在法拉盛林登坊(Linden Place)的「家庭歡迎中心」(Family Welcome Center)報到,一個被分配到189初中讀8年級,一個被分配到第20學校讀5年級,她們被要求補注射所有紐約學生必須打的疫苗並做了體檢以後,才能到班上上課,讀了一個月就畢業了。
她們住在法拉盛中心區範圍,教育局把她們放到了「就近入學」的(Zoned School)候補名單中,在9月份新學年開學時,她們自然而然地升上了189初中和江邦高中(John Bowne HS)。
她們的媽媽張女士對記者表示,幸虧當時一抵達紐約市,就馬上到教育局報到,沒有等到新學年開學前才去報到,這樣做的好處是,抓緊時間讓孩子對美國的公立學校提前有所了解和適應,而且利用暑假讓孩子補習了英文。
「我們走線來的,路上就花了20多萬人民幣,在法拉盛每個月房租2000元,我還沒有拿到工卡,所以每天都是在吃老本,負擔挺重的,但我們來美國一方面是(因為)在中國走頭無路,為了追求自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前途,所以為了讓孩子儘快突破語言關,在暑期我咬緊牙關,不惜花了近3000美元,給兩個孩子補習英文,希望她們下學期能聽懂上課和跟上(學習進度)。」
張女士說,讀美國的公立學校基本不用怎麼花錢,「早餐、午餐都包了,不像在中國,是要學生出錢的;文具也不多,很強調用鉛筆,筆記本在九毛九店賣很便宜。放學時有老師送到校門口,讓家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