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早期海外華人有各種各樣的社區組織,如同鄉會、姓氏公所、商會、協會等,成為華人生活、工作以及社交的樞紐,大家彼此密切聯繫,共同扶持,守望相助,並在遇到不平等待遇或碰到紛爭時,出面代為抗爭或為之排難解憂。墨西哥裔也有類似的社區組織,扮演著協助新移民適應當地社會的角色。猶太社區則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建立和諧社區。總之,社會就是一個關係網,社區提供某種程度的社會保障。
然而,現在華人社區同鄉會的作用已被削弱,更像是在維持基本的社交聯繫,而非提供實際的協助。他說,這與中共文化的影響有關,它把每一個人都打成原子化,格式化,只顧個人利益,使得傳統的血緣、鄉里、鄉親之情逐漸淡化。現在的同鄉會只關心中領館說什麼,會不會給他一個認證,以便回大陸去A錢(賺錢)。
另一方面,美國的政治力量專注於其它議題,如非法移民和庇護所,而忽視了華人社區的需要。這可能造成資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關注度較低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而獲得政府撥款的非營利組織,基本上只做政府資助的項目,如幼兒園、老人中心和青少年課後輔導班,而忽略了對新移民的真正關懷與支持。
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重建華人社區組織的功能與聯繫?凌飛認為需要從三方面做起:首先,福建社區一定要想辦法建立起一些樞紐,有一些真正的組織去關心新移民,否則隔三差五的總是出這種事情。
第三,政府和組織也需要重新思考對於社區組織的支持方式。不僅僅是提供資金,更需要提供指導、培訓和資源,幫助組織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為新移民提供更有價值的幫助。
總之,只有通過政府、組織和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重建這些組織的功能,為新移民提供更好的支援,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實現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