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院一年級學生鍾連孝在疫情期間,眼見父母艱苦支撐著華埠巴士打街的越南餐館,在社交媒體上偶然認識了著名華人食譜作家楊玉華(Grace Young),她深信食物與文化不可分割的關係,促成了23日晚社區監獄興建與華埠小商業的存亡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席上年過半百的作家楊玉華及反監獄社區人士李卓勳發言時數度哽咽,巨型監獄的拆卸及興建將令華埠小商業雪上加霜,華人社區必須抱團自救。
位於華埠巴士打街85號的巴士多越南餐館1995年開設,是華埠最有歷史的越南小型餐館之一,鍾連孝表示,這是父母移民美國投注了大半生精神與金錢的地方,疫情郧埃伸恫宛^接近法院及市府機構,生意不俗,但經疫情的打擊,又距離監獄不足25呎,加上仇亞事件層出不窮,該餐館生意下跌20%,對於一間小吃店而言是莫大打擊,現在每天在拆卸監獄的空氣污染、無休止攢地的噪音令客人無法安靜進食,最可怕還是周末父母期待生意好一點時,卻常在沒有被通知下封街,令食物無法正常運貨,行人刻意避開巴士打街繞路而行,生意清淡可想而知。市府對位於監獄毗鄰的松柏大廈及地下商舖作出賠償,但深受拆卸監獄困擾的巴士打街商戶卻沒有任何的支援。
在三藩市長大的楊玉華表示,三藩市的唐人街在公共安全失控下走向衰落,她兒時友人對她說,現在商戶在下午3時休業,晚上猶如死城,楊玉華哽咽表示,幸好已故的父母沒有目睹這個現狀,否則對移民植根的地方變得如斯惡劣肯定痛心疾首,她要竭力令紐約唐人街不要走向三藩市的頹喪。
作為食譜作家多年的楊玉華表示,食物與文化分不開,好像因為拆卸監獄原來的馬來西亞餐館及潮州食店從此關門,多元食物反映了華人社區文化,每一間特色食店消失就是文化一點一點被剝落,外人或政府認為,華人餐館經營此起彼落無關重要,然而他們不知道食物文化也需要艱苦維持,她通過鍾連孝認識深諳越南美食的父母,深明製造美食特色須苦心經營。
反監獄組織NUBC始創人之一李卓勳表示,在國殤節期間,市府已清楚說明,所有改造監獄計劃全部告吹,華埠難逃巨型社區監獄興建的命運,嚴格來說,亞當斯利用反監獄爭取選票,兩任市長白思豪及亞當新都在背棄唐人街,在日前市長里民大會上,亞當斯清楚說明,社區監獄沒有B計劃,即是說,4個社區監獄可容3500人,容不下目前6000多監獄人口,未來的公共安全是個危機,在仇亞氣氛前所未有下,對亞裔的衝擊不容忽視。
李卓勳表示,社區監獄原意是把監獄小型化,達到教育向善為目標,卻因為政治原因,距離「公平」十分遠,首先紐約市五個行政區卻只有4個監獄,而小型監獄卻因為環境評估做得不好,而把華埠社區監獄變成巨型監獄,儘管監獄計劃無法扭轉,但是在設計藍圖、安全等,社區依然要監督市府每一步計劃,華人雖然處在弱勢,但只要互相抱團合作,仍然不容市府忽視華人的聲音。
華埠在疫情期間見到第二、三代華人回饋社區,如「心目華埠」(Think Chinatown)及「歡迎唐人街」(Welcome Chinatown)的成立,他們在疫情中選擇重回社區,為華埠小商業雪中送炭,「歡迎唐人街」陳偉基表示,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華埠人口大約流失了10%,當中22%是華人,離開原因與監獄及治安有關,加上人口老化,若不再互相合作開展新的自救計劃,唐人街難免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