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議會2021年通過法案,允許符合條件的紐約市非公民參與市級民代的選舉,但遭到史泰登島州高等法院以違反紐約州憲法為由截停;紐約移民聯盟(NYIC)不服裁決提出上訴,23日該組織在位於布碌崙(布魯克林)的紐約最高法院上訴部門(State of New York Appellation Division)外示威,要求司法保衛民主體制、允許法案生效。
維權人士23日宣稱,公益律師團隊經嚴謹的審核,確定法案沒有違反紐約州選舉法律和憲法;這些將近100萬名的紐約居民奉公守法、按時繳稅,對城市帶來投資和貢獻,「對於符合條件的紐約客來說,他們應在市級選舉中有投票的權利。」
「聯合社區之家」(UnitedNeighborhood Houses)的代表Susan Stamler表示,投選市議員的提前投票階段已開始,截至22日共2萬多人投票,投票率相對來說太低了;而這次又有重要、競爭性激烈的選區,「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人參與市級選舉」。
紐約移民聯盟執行總監阿瓦德(Murad Awawdeh)補充,紐約居民對管理其城市的政策應有發言權,從公校教育、到社區的項目發展,「他們有資格一起監督和追究市府的責任。」
代表亞美法律援助處與教育基金(The Asian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的律師PatrickStegemoeller表示,亞裔是紐約市、全美人口增長率最快的族裔,儘管在文化、經濟方面作出巨大的貢獻,卻在政府中的代表性不足、常面臨制度性障礙,隨後又在疫情、反亞裔暴力中遭遇重擊,「無論出生美國、還是後期來到這裡,他們都應有為自己維權、發聲的權利。」
韓裔朴Diana表示,一歲便來美,如今生活好幾十年,家中屬於「混合家庭情況」,擁有公民權的孩子們能投票、但父母不能,這令她覺得自己就是「條件下的公民」(conditional citizens);儘管為這個國家付出所有,卻因身分得不到對應的獎賞,「該法案將是人們前往獲得公民權的途徑,我們必須抗爭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