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為觀光旺季,全球在疫情和緩下開放國境,觀光業前景看好;不過曼哈頓華埠多數業者,對即將來臨的觀光潮卻不看好,認為在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以及公共安全的影響下,將影響觀光客到社區消費的意願。
5月底的國殤日(Memorial Day)之後,也正式敲響了觀光旺季的到來,雖然今年在節日長周末,華埠看到在兩年疫情以來,逐漸回升的人潮,不過隨著物價上漲,旅遊的成本升高,也為商家原本引頸期盼的觀光季,增添了一份不確定性。

中餐館業者鄭星合表示,在疫情期間,由於食材、原料的短缺,進貨成本就已經比原本進價還要高30%,隨著疫情逐漸和緩後,商品的供給才剛要逐漸正常,受到通貨膨脹的關係,食材價格又上漲,導致成本還未因應市場情形調整,如今再波動。
在疫情期間,擔心漲價會流失客群,鄭星合只能自行吸收成本,但如今再加上通膨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到盡頭的他,也只能調漲售價,不過也不敢一口氣漲太多,像是在疫情前原本一碗11.95元的海鮮湯麵,漲到目前一碗13元;「還好大部分的客人都很明理,他們自己買菜時也有發現菜價上漲,來餐館不會再抱怨為何漲價。」
另一間勿街粵菜館的李女士則表示,該餐館生意主要靠觀光客支撐,疫情之前甚至還需要派員工在門口攬客,原本老闆還在期待今年夏季的生意將出現明顯好轉,但聽到油價、旅遊成本增加,再加上紐約市治安日益變差,恐影響觀光客前來意願,現在也不敢要求生意要多火爆。
民眾趙碧輝原本打算帶著一家四口,在今年7月出門旅遊;她說,疫情期間不敢出遠門,大多都是在附近走走,想著現在疫苗都打了,觀光業也逐漸復甦了,想說可以來趟公路旅行,「但一加侖超過5元的油價,又讓我們打消了這念頭,最後還是選擇在近郊來個四天三夜的露營。」
不過也並非所有業者和民眾,都被飛漲的物價嚇到不敢消費;華人李欣盈說,過去兩年待在家,在旅遊消費上的開銷比例大幅減少,如今雖然物價高漲,但在疫情兩年「被迫」省下來的旅費也不少,她打算好好犒賞自己,出遠門旅遊一番,「賺了錢就是要拿來花的。」
在東村開中餐館的陳Kevin也說,疫情間民眾壓抑著不敢出門,如今好不容易見到曙光,相信還是會有部分的人願意外出旅遊;他說,通膨是事實,但人總要吃飯,「相信食物做得好吃,即便漲價,客人也還是會願意上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