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衛生局副局長兼首席公平官伊斯特林(Torian Easterling)3日在少數族裔媒體記者會上,對民眾提出的因新冠疫苗數量有限,完成第一針接種後無法及時獲得第二針的擔憂回應表示,只要在六周內完成第二針接種,就可保證疫苗有效性,目前紐約市擁有充足的第二針疫苗儲備。
根據規定,接種輝瑞(Pfizer)疫苗者應在注射第一針21天後注射第二針,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者則要在第一針28天後注射第二針,雖然紐約在本周和接下來兩周內每周能額外獲得16%的疫苗,但整體疫苗供應情況仍然緊缺,加上暴風雪天氣導致眾多疫苗注射點關閉,已經預約者不得不延遲接種。
伊斯特林表示,如果錯過最初預約的第二針疫苗注射,不需緊張,只要在第一針後六周內完成第二針即可,且各級政府都確保紐約市擁有充足第二針疫苗庫存,不會出現供應中斷問題;已經預約接種者,如果無法前往,一定要提前修改預約時間,以保證其他嘗試預約者獲得這一空出的疫苗。
對於此前曾經感染新冠病毒、但已經康復者,伊斯特林表示只要完成隔離,且病毒檢測結果已經是陰性,那麼就需要接種疫苗;最近剛檢測出感染者,暫時不能接種疫苗;而對於通過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治療康復的前新冠患者,則需等待90天後才能接種疫苗。
根據市衛生局日前公布的數據,全市新冠疫苗接種的族裔分布極不均衡,白人占接種人數的近一半,非裔、西語裔分別僅占11%和15%,亞裔占接種總人數的15%。
市長移民事務辦公室(MOIA)主任摩斯托菲(Bitta Mostofi)表示,這與長久以來少數族裔對醫療體系及疫苗的不信任有關,注射疫苗時,姓名、生日和住址等信息都全部保密,也不會被問及移民身分,接種疫苗更不會被列入影響移民福利的「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
伊斯特林表示,民眾可以使用紐約市民卡(IDNYC)、護照、駕照,或租房居住證明等文件前往接種點。
另外,市衛生局長喬克西(David Chokshi)3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屬於輕症,病情「可控」;他在聲明中表示,已經和市檢測和追蹤小組(Test and Trace Corps)聯繫,確保所有密切接觸者妥善安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