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餐馆关闭居家做饭增多 华人超市呈繁荣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0-09-18 08:17:23 ]
21年前,19歲的吳建錫孤身一人來美打拚,是超市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者牟蘭/攝影)
21年前,19歲的吳建錫孤身一人來美打拚,是超市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吳建錫在超市從業了20年,貨架有如他的半個家,經歷疫情期間貨品被哄搶、人手不足以及染疫的恐懼,宛如末世場景,他和其他超市業者一度被迫關門停業;但他們憑著樂觀與堅毅,熬過難關,重新營業,如今看到滿滿貨架與顧客的笑容,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

21年前的耶誕節,19歲的吳建錫孤身來美打拚,他的美國夢從只能放下一張床的雜物房開始,每天三餐靠99分三包的方便麵裹腹,不會英文、沒有專業技能的他,最初只能到衣廠工作,一周工作七天,月薪才能勉強進帳1000元。

吳建錫說,是一則法拉盛緬街華人超市招聘雜貨工的廣告,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醬油、老抽與生抽都分不清的他,勤能補拙,每天除了卸貨、搬貨,就觀察顧客購物,最終釐清頭緒,在超市行業小有名號。

23歲那年,吳建錫遇見伯樂,中美超市老闆聘雇了他,管理當時面積最大的華人超市之一,從懵懂到熟練,一晃眼他已在這間超市工作超過17年,期間經歷風災、雪災;尤其是2012年超級風暴珊迪,讓他感受到自然災害對超市的衝擊,民眾哄搶與貨源短缺,讓他深感自己的責任與壓力。

從事超市20多年來,吳建錫表示,他自己也喜歡上這個行業。(吳建錫提供)
從事超市20多年來,吳建錫表示,他自己也喜歡上這個行業。
吳建錫表示,20年來他在超市中收穫掌聲與鮮花,同樣經歷天災人禍的打擊。(吳建錫提...
吳建錫表示,20年來他在超市中收穫掌聲與鮮花,同樣經歷天災人禍的打擊。
但吳建錫說,這些自然災害負面效應,遠不如今年3月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仗讓他與同事加班奮戰了一個多月;他回憶,今年3月中旬疫情蔓延,各大華人超市出現搶購風潮,最先搶購米、面和水,繼而搶購紙巾、調味料、罐頭與乾貨食品。

以自家超市為例,吳建錫說,大米的銷量一周幾乎售罄三個貨櫃,礦泉水和紙巾一天銷量相當一個月,「貨品才剛上架,一下就沒了,無論你補多少,好像都不夠,根本無法想像」。

吳建錫表示,民眾搶貨愈演愈烈,身為經理的他,不管上班還是下班,都不停打電話聯繫批發商,調節送貨時間,保證貨品運輸,「下班送,周日送,只要批發商願意送,什麼時候都可以」。

入行時,吳建錫說,他連醬油與老抽都分不清,但現在每一個貨櫃都熟記在心中。(記者牟...
入行時,吳建錫說,他連醬油與老抽都分不清,但現在每一個貨櫃都熟記在心中。

慘的是,缺貨之後是缺人手,隨著紐約市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暴增,送貨員陸續請假,而超市員工面對龐大的顧客量,身心壓力都超負荷,尤其是疫情初期,戴口罩尚未在外族裔間普及,讓每天直接接觸顧客的收銀員更為擔憂,「自己被傳染不怕,主要是怕傳染給家人,誰家都有老人和小孩」。

吳建錫表示,原本60多人的團隊,3月底只剩十幾人堅守崗位,每人都要身兼數職、超時工作來維持超市的運轉;他說,早把超市當作自己第二個家,許多部屬一起打拚數十年了,早把他們當成親人,看到他們面臨的困境,以及越來越空的貨架,與老闆商量後只能暫時停業。

停業期間,他幾次做夢都是超市工作的場景,想著翌日貨架要擺放的貨品,但一覺醒來,等待他的只有不斷增長的確診人數,「有客人常發短信來問,『你們什麼時候開門?』我們當時也很著急」。

後來在多方考慮及政府鼓勵下,中美超市與其他的華人超市陸續在4月底重新營業,但嚴格要求每位顧客戴口罩與手套、控制進店人數並縮短營業時間,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

重新營業後,由於人手不夠,吳建錫必須身兼數職,隨時補充超市的員工缺口。(記者牟蘭...
重新營業後,由於人手不夠,吳建錫必須身兼數職,隨時補充超市的員工缺口。

吳建錫表示,重新營業並非易事,剛復工時,幾乎60%的貨架都空的,半個月之後他們才整理好85%的貨架。4月底,紐約市仍是全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防疫物品仍很短缺,為了保護收銀員的健康,吳建錫只能讓她們穿上最薄的防護服,親自製作簡單的隔離板,避免病毒傳播。

紐約市經濟在6月重啟,吳建錫說,他們的生意也逐漸恢復正常,顧客的購物也趨於理性不再搶購囤積,看著所有貨架擺滿貨品,以及客人買到心儀產品的神情,讓他與同事成就感倍增,「很感謝所有員工的付出,尤其是堅守到停業最後一批與復工第一批的逆行者」。

重新營業之後,他表示,雖然員工人數仍不足,包括他在內仍要身兼數職,但每個員工都擰成一股繩,自家店的營業額已恢復80%,他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認為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也計畫與電商平台合作,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

採訪側記:華人超市,疫情好壞的「晴雨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華人囤米,白人搶手紙,俄羅斯人存伏特加」,每一項都與超市相關,超市的動態成了疫情好壞的「晴雨表」,反映病毒背後的故事。

3月中旬,布碌崙(布魯克林)8大道的華人超市傳出顧客搶米,每人一次購買五包到十包不止,搶購風潮很快燒到曼哈頓華埠與法拉盛;得知後,我致電中美超市的經理吳建錫與幾家華人超市的管理者或業者,均得到了信息無誤的答覆,但對方也再三強調,「貨源充足,理性消費」。

囤貨像是新冠肺炎延伸的新型病毒,迅速在華人與外族裔中傳染,看到瘋狂增長的銷售量,這些華人超市業者並不開心,反而充滿擔憂,因為瘋搶會直接導致貨源短缺,物價飛漲,加深民眾的恐懼心理,比病毒更先擊潰所有人的心理防線。

疫情期間,超市成了「晴雨表」,華人超市的重新開放給民眾精神安慰。(記者牟蘭/攝影...
疫情期間,超市成了「晴雨表」,華人超市的重新開放給民眾精神安慰。

正如吳建錫所言,3月中旬到4月初,每一名超市業者經歷了20多年來最難打的一仗,他們天天找貨源,但似乎怎麼都補不上缺口;對於每天龐大的客流量,這些華人超市的員工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家中都有老人小孩,一旦被傳染,可能是一家人的悲劇。

暫停營業是不得已的選擇,關門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吳建錫夢見的是滿滿的貨架,我夢裡出現的是白饅頭、海鮮、炸醬麵還有韭黃餃子;但醒來後,都是一場空。

疫情過後,從冷櫃、肉類、海鮮或是雜貨,只要需要搬貨,吳建錫要上場搬貨。(記者牟蘭...
疫情過後,從冷櫃、肉類、海鮮或是雜貨,只要需要搬貨,吳建錫要上場搬貨。

超市停業期間,我只能依靠電商平台購物,雖然貨品比超市昂貴,但貨源仍稀少,常常收到「缺貨退費」的通知,紐約華人超市關門的那幾個月,也是我感覺和祖國距離最遠的時刻,家回不去,一口家鄉味也吃不到。

4月底,大部分華人超市重新營業,雖然貨架還不滿,但我還是願意做好全副武裝,排隊等待一個小時,去購買「珍貴」食材,回家燒一頓中餐,「吃好了,才有力氣對抗疫情」。

上一篇:第七社委会 否决法拉盛凱斯剧院建酒店
下一篇:生活贵犯罪多环境脏 一半紐約富人要走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