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换上新垃圾桶“大肚子”,却见更多人将垃圾堆叠在垃圾桶边。 曼哈顿华埠虽将街头垃圾桶换成高科技太阳能垃圾桶“大肚子”(Big belly),但仅使用一周,就有许多华埠居民感到街头更脏,除了垃圾桶开口小导致大型垃圾无法投入外,堆叠在垃圾桶旁的垃圾更是愈来愈高,还有人直言“我不喜欢这个新垃圾桶”,让华埠离干净的街头与灭绝鼠患的理想倒退了一步。 今年夏天,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华埠宣布,市府将投入3200万元,购置336个“大肚子”垃圾桶放在曼哈顿、布朗士、布碌仑等鼠患较严重的社区,其中华埠分到118个“大肚子”。该垃圾桶每个耗资7万元,附有把手和脚踩踏板打开垃圾桶,将垃圾投入密封的桶中,更以太阳能为动能压缩桶内垃圾,以有效减少社区鼠患问题。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陈作舟受访时表示,“大肚子”可节省清洁人员和垃圾车收取垃圾的成本。 但原本立意良好的新垃圾桶却遭民众表示“不喜欢”。在茂比利街(Mulberry St.)和坚尼路(Canal St.)交口卖水果的摊贩表示,“大肚子”开口小,看到很多行人手上拿汽水瓶或是较大型的垃圾时,想要将垃圾投入却无法丢进去,只好将手中的垃圾堆放在垃圾桶旁,其他人看到后也顺手将垃圾堆上去,造成街道脏乱。 居住在华埠的梅太太说,换了新垃圾桶后,更常看到一包一包的垃圾放在“大肚子”旁边,垃圾袋被老鼠啮咬后,袋中的汤水更流得满地。“上次还看到观光客喝了椰子水后,直接把空的椰子壳放在太阳能板上。一个垃圾桶虽然贵,但不能解决垃圾问题,再贵都没用。” 在华埠商业改进区担任清洁工已两年的胡金洪指出,过去清洁工人每天大约收三次垃圾,但换了“大肚子”后,一天收三次却感觉“怎么收都收不完”。他表示,内部有在研议要增加收垃圾的次数,也希望民众能够配合,不要把垃圾堆在垃圾桶旁,方便清洁人员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