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
23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以視頻形式向公衆披露了中國空間站任務計劃安排和工程研製建設進展。
據介紹,2022年前後,中國空間站“天宮”將正式完成在軌建造任務,成爲長期有人照料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
資料圖: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中新社發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中國空間站長啥樣?
23日,中國載人航天慶祝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在活動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首次以視頻形式向公衆披露了中國空間站任務計劃安排和工程研製建設進展。
據介紹,中國空間站命名爲“天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總體方案優化,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組裝構成空間站本體。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
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可根據需要,通過維護維修進一步延長壽命。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中新視頻截圖。視頻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天和艙用於空間站的統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員生活,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停泊口用於問天艙、夢天艙與天和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於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
同時,空間站規劃了密封艙內的空間實驗櫃、艙外暴露實驗平臺以及共軌飛行的巡天光學艙,支持在軌實施空間天文、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
艙外暴露實驗平臺。視頻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現在進展如何?
目前,空間站研製建設穩步推進,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其中:
★天和一號試驗覈心艙已完成初樣階段綜合測試、真空熱試驗等大型試驗,即將轉入正樣階段。
★問天艙和夢天艙完成初樣艙體結構生產,正在開展總裝工作。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完成初樣階段研製工作,目前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及其發動機可靠性增長試驗。
★神舟飛船、天舟飛船,以及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正(試)樣產品組批生產。
★航天員系統開展了長期載人飛行綜合模擬驗證、出艙活動水下驗證等大型地面試驗。
視頻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的初選工作已完成,艙外航天服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
★空間應用系統已基本完成空間站載荷項目方案研製工作,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應用領域正在按計劃開展研製工作。
★巡天光學艙平臺和多功能光學設施一體化方案設計工作基本完成。
★着陸場系統開展了總體方案設計和科研項目規劃編制。
★酒泉發射場、文昌發射場、測控通信等系統已按計劃啓動實施設施設備改造相關工作。
視頻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2022年將完成空間站建造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中國空間站工程分爲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其中:
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覈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
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
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根據計劃部署,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中新視頻截圖。 視頻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可上九天攬月 加油中國航天!
從一人飛天到多人飛天
從在軌一天到中期駐留
回顧中國航天一路走來的精彩瞬間
這部歷史有點“燃”
1970年4月24日
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資料圖: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圖片來源:新華網
1999年11月20日
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資料圖:2005年5月27日,兩個女孩在河南科技館觀看“神舟一號”飛船。中新社發 慎重 攝
2003年10月15日
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
成爲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資料圖:楊利偉向人們揮手致意。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號”成功發射
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
中國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任務
“神舟六號”航天員在記錄飛行筆記。中新社發 齊彬 攝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成功發射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完成了中國航天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
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征前訓練圖片。中新社發 秦憲安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2010年10月1日
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
“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全月球摩爾威德投影圖。中新社發 嫦娥二號 攝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號”飛船搭載着景海鵬、劉旺
和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飛向太空
神九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着陸場安全着陸,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出艙後敬禮。中新社發 李靖 攝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
搭載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完成了世界第二次、中國第一次太空授課
資料圖: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圖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大屏幕播出對接實時畫面。中新社發 孫陽 攝
2016年9月15日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資料圖:2016年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中新社發 孫浩 攝
2017年4月20日
中國首艘貨運飛船
“天舟一號”發射成功
與“天宮二號”實現交會對接
中國航天正在邁進“空間站時代”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號探測器
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預選着陸區
並傳回世界第一張
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祕面紗
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可上九天攬月!
加油中國航天!
(作者:冷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