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光纤之父”高锟,今日下午于医院离世,享年84岁。高锟早于2004年时便被证实患上阿兹海默症(又称老人痴呆症)。

高锟生平
后来家族移居台湾,再迁往香港,高锟入读香港圣若瑟书院中四级,毕业后就读当时位于伦敦东部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称格林威治大学)。后来取得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65年取得伦敦大学学院电机工程哲学博士学位。
1966年,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职期间,开始研究利用玻璃纤维传送讯号,发表过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长距离及高讯息量的讯息传送。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获颁诺贝尔奖时,大会播出其格言。↓
高锟教授的诺贝尔奖牌和奖状,左边是艺术家Sture Berglund特别献给高教授而的画作。描绘的是瑞典最北端波罗的海在冬至时分的海面,以画中在水平线上泛起的一线阳光比喻高锟教授的成就带动科技的发展。↓
中大校董会主席郑海泉博士代表中大赠送电子相架于高锟教授伉俪。
中大于2010年成立「高锟奖学基金」,奖励杰出的物理或工程本科生,时任特首曾荫权亦有出席开幕礼。
团结香港基金于2018年3月28日发布艺术共融政策报告,高锟太太黄美芸于发布会上向各位嘉宾分享艺术对高锟教授多年来的帮助。
为港中文大学贡献甚笃

2004年,高锟曾到医院检查,发现与其父亲一样患上阿兹海默症(即脑退化症)。为协助阿兹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属,高锟及夫人黄美芸在2010年成立高锟慈善基金。
(高锟于2014年出席高锟慈善基金会成立4周年的典礼。)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称,香港特首林正月娥对高锟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及哀痛,并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林郑月娥赞扬高锟教授是开发及应用光纤技术的先驱,为现代通讯科技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全球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是香港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