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警告說,在地鐵站內迅速飆升的地下溫度,很可能成為一種「無聲危機」,不只對公共交通系統造成破壞,影響列車正常班次運作,加重延誤或脫班風險,與此同時,更會為乘客帶來潛在的健康問題。
據《紐約郵報》報道,西北大學工程學教授洛里亞(Alessandro Rotta Loria)警告說,「地下溫度升高,將導致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衛生問題,例如地鐵路軌過熱,迫使列車減速或停車,服務延誤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洛里亞在11日發布的研究表示,「這種現象可能會對基礎設施的運營績效帶來影響。除了影響交通效率外,車站上方的建築物還面臨著裂縫等外觀惡化的風險。更糟糕的是,酷熱的月台和隧道區域(科學上稱為城市熱島)無法應對重大溫度變化。」
這份發表在《自然通訊工程》雜誌的研究指出,「城市中現有的土木結構或基礎設施,都沒有被設計以應對地面溫度上升,因此很容易因地下熱島而出現運行問題。」這種現象被歸咎於列車系統本身,當中包括地下交通連作及乘客本身的熱量排放。
令人關注的是,紐約市所感受到的影響,將比大多數城市更嚴重。紐約大學工程學院城市系統工程教授甘德哈里(Masoud Ghandehari)表示,「由於紐約市的地鐵系統每天有400萬至500萬名乘客,炎熱對總體人口的影響可能很大,過高熱量產生的綜合效應可能會非常危險。」
專門研究紐約市地鐵污染的甘德哈里還表示,紐約市地鐵站採取了短期干預措施,包括使用風扇以彌補空氣流通量不足──但要整體解決問題的方案,恐怕短期內也不會出現。他說,「我認為最終無法對地鐵系統進行通風工程,這不僅在物理上,在經濟上也是不可行。」
此外,根據新研究指出,紐約市的摩天大樓也會不斷向地面注入熱量。洛里亞對芝加哥地鐵系統內的盧普區(Loop)進行研究,稱這是繼曼哈頓之後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洛里亞補充道,「事實證明,與地下熱島相關的溫度變化影響,對芝加哥和全球其他城市民用基礎設施的運行性能,也構成了無聲的危害。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可以製作出熱量地圖,告訴我們哪裡的地下過熱,並根據資料採取行動選擇,包括在建築物下方或旁邊以各式技術吸收熱量。」洛里亞指出,下一個研究目標就是紐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