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视频:日本深海探测器预测海啸可能随时爆发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18-02-23 18:29:14 ]







Image result for 海啸


 2018-02-18 


  日本的水下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其所蕴藏的能量巨大,有可能对人类造成影响。 


   发出这一警告的是日本神户海洋探索中心教授耀西巽(Yoshi Tatsumi)。


   日本卫星网2月18日报道,两年来,日本神户海洋探索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三次将深海探测器降到了距离九州岛大约50公里的海洋里的鬼界火山口(Kikai Caldera)中,九州岛本身就是在水下火山大爆发后形成的。 


    相关研究结论已经发表在2月9日的《科学报告》中。 火山内部有一个半径10公里-13公里、高600米的圆顶,含有32立方千米-40立方千米的岩浆。在对底部进行研究后,报告起草人得出结论,熔岩圆顶正在扩大。 


    他们认为,这可能导致火山爆发,继而引发能够波及远至南美和北美沿岸的大海啸。这种火山爆发的后果可能与7,300年前的结果相当,当时的水下超级火山爆发毁掉了九州岛上的古文化。


    2013年时发现火山有轻微的震动,之后开始了轻微喷发。 尽管科学家认为,在未来100年内,鬼界火山再次爆发的概率大约只有1%,但耀西巽并不排除火山在不久的未来就会爆发的可能性。


    耀西巽说:“可以对比神户地震和熊本地震的情况,这些地震都是在震前一天才预测出来。这样一来,火山爆发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有可能在明天就会发生。尽管如此,巨型火山的喷发并不被认为是自然灾害。


    海底火山的特征就是伴有更为强烈的火山活动,因为在里面会发生因岩浆喷发而引起的蒸汽爆炸。但我认为,像全球变暖等现象或事件并不会对火山苏醒构成影响。在这里,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壳的应力状态。” 


附:海啸小知识




海啸是什么?

海啸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从本质上说,它跟我们往水里面扔石头搞出来的水波差得并不太多。它们都是水面受到扰动后,在重力作用下往外传的波动。这类波动有个学名叫“重力波”。

不过,与常见的水波不同,海啸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非常长,一般来说得有个几百公里。对于这种波长远大于水深的的重力波,其传播的速度与水深有关系。水越深的地方海啸传播的越快,浅的地方海啸传播的就慢。全球大洋的平均深度较深,大概为4000米左右。在这么深的大洋中,海啸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通常情况下大约为500-800 千米/小时,这速度跟现在大飞机的飞行速度差不多。再加上海啸在深海的传播过程中能量耗散过程很弱,所以在大洋这头发生的海啸,常常能很快的影响到大洋对面的国家。

与很多人的直觉不同,在大洋里,海啸引起的海表面变化很小,大多只有几十厘米。在海上有风浪,涌浪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海上航行的人是很难觉察到这么小的变化的。1896年发生在日本的海啸曾夺走了28000多人的生命,可是在离岸仅40公里处作业的渔民却完全没有感受到海啸的来临。

深海生成的海啸传到浅海后,因为水深变浅,再加上海底摩擦的作用,其传播速度会减慢。由此引起的水体堆积会使海表面变化急剧增大。有时,水体堆积引起的巨浪甚至可达30米以上。如果近岸地区的地形结构再比较特殊,比如喇叭口状的海湾等,水的汇集还可能进一步使海啸的水位升高,形成“大海啸”。近代比较著名的“大海啸”于1958年7月9日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的Lituya 海湾,其最大高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524米。换句话说,那时候你就算是站在金茂大厦顶上,照样都能给海啸冲走了。不过好在这种事件发生的条件很特殊,因此还是很少见的。

海啸是怎么产生的?

如上文所说,海啸跟用石头砸水搞出来的水波差不多,但小小的石头是引不起海啸的,只有当大面积水体突然抬升或者下沉,才能引发海啸。能有这等本事的家伙,除了海底地震之外,再就是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大面积滑坡了。这些过程释放的能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引起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其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23000颗广岛原子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地震都会引起海啸。以海底地震而言,有些地震是由板块水平滑移断裂造成的。这种地震并未造成起始的水体抬升,就不会引起海啸。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那么典型的事件也可能导致海啸,比如小行星撞地球。这个可不是开玩笑,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在6500万年前毁灭恐龙的“K-T灭绝事件”就曾经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大海啸”,有些科学家推测,在某些地区,海啸巨浪的高度甚至可能达到300米。

因为海啸的触发机制较多,所以简单来说海啸可能发生于任何巨大的水体中,这包括海洋甚至大的湖泊。不过,按照已有的记录,大约80%以上的海啸都发生在太平洋沿岸。正因为如此,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特别注意海啸的预警问题以及在民众中普及相关的海啸知识。而其他的区域,因为海啸发生并不频繁,就容易忽视了潜在的海啸危害。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前,整个印度洋区域国家的海报预警体系就不健全,这也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导致那么惨烈后果的主要原因。好在在那次惨痛的教训之后,印度洋沿岸的国家也开始了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

海啸有那些危害?如何减轻海啸造成的危害呢?

海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其当到达陆地时形成的高速前行的水墙,其巨大的力量可以将其碰上的房子、桥梁等建筑物等冲毁;第二是其携带的巨大水体在登陆后会迅速淹没大片区域,并在行进过程中携带破损的房屋、树木、车辆、船只等。这些携带的杂物使海啸卷入的人畜生存率大大降低。再者,海啸造成的沿岸区域的基础设施损害还可能引起火灾、环境污染等次生的危害。这次的日本核电站事故就是海啸而非地震直接引起的。尽管海啸对沿海居民来说一直是个危险,但通过一些方法,这种潜在的危害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海啸之所以危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并不常见,它们的出现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因此,要想避免海啸带来的巨大损失,第一招就是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让人们提前知道它的到来。这个系统主要包含地震检测网络、水文监测站、海啸警报发布系统以及负责紧急疏散人员的管理组织部门。当海底地震发生后,地震台网可以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然后结合深海的水文检测系统来判定是否有海啸生成。一旦确定海啸产生了,因为地震波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海啸波传播的速度,人们就可以利用地震波与海啸传播的时间差来发出警报,从而让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做好准备,疏散人员,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尽管海啸预警系统对减小沿海区域的损失很有帮助,但现有的海啸预警系统仍不完美。现有的海啸预警能力还主要体现在对海啸到达时间的预警。因为对海啸传播过程中一些具体物理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对海啸引起的巨浪高度等的预报还不准确。另外,一些其他的能够导致海啸发生的原因,如大面积滑坡等,因为其位置难以用地震波的方式测得,所以相应的海啸预警的难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再者,沿海区域的植被,如红树林等,也会缓解海啸的危害。因此,保护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除了生态方面的好处,对减灾也是大有帮助的。有的国家和地区还采用建高墙的方式来抵御海啸,不过因为成本的问题,这墙也不能修的太高,只能挡挡小海啸罢了。

如果这些都没起作用,那么还有一招。海啸是波。有的时候,波谷会先传到岸边。这时就会出现海水突然急速后退的现象。如果你在海边突然发现这种情况,请务必立即到地势较高、基础稳固处躲避。当然,如果是波峰先传递到岸边,这招也就不灵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海啸不是单一的一个波,因此在第一波海啸退去之后,千万不要急着返回低处,因为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强的第二波,第三波。

在存在海啸危害可能的区域进行海啸知识和逃生技能教育。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一位10岁的英国小姑娘Tilly Smith就是利用在学校中学到的“海水后退预示海啸到来”的海啸小知识救了跟她在一块的好多人。了解一点简单的海啸知识和逃生技巧,就能在海啸来临时多一份生存的可能。

海啸能影响到我国吗?

与海啸的重灾区日本不同,虽然我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海啸,但危害较大的海啸很少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附近的海底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其产生的海啸在传到我国近海后,因为我国近海的水深较浅,且大陆架非常宽阔,由于海底摩擦的原因,很多的能量都会在传播过程中被耗散掉。当海啸传到岸边的时候能量已经比较小了,其对海表面的影响就小,因此造成的损害就会大大降低。不过对于水深较深的南海区域,能被海啸影响到的可能性要相应的高一些。

虽然中国的海岸受到大海啸袭击的可能性不大,但因为我国东部近岸区域的海拔很低,许多沿海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再加上众多沿海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都比较高,因此海表面很小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很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从防灾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小海啸也是有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忧患意识,在沿海地区开展相应的海啸知识教育并做好海啸灾害的预防工作。


日本又地震了,还是9.0级的特大地震。地震这东西不但本身可怕,其伴生灾害也很有杀伤力。对发生在海洋里的地震来说,其伴生灾害中最出名也是最有破坏力的就是海啸。日本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通过视频见识了海啸的真面目。海啸远不如地震那么轰轰烈烈,只是慢慢悠悠地向前推进,一路上船只、车辆甚至还有房子就都“打了水漂”。其实在很多时候,海啸造成的损失往往会高于地震本身。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的强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并不大,但其引发的海啸却造成印度洋沿岸十多个国家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

海啸是什么?

海啸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从本质上说,它跟我们往水里面扔石头搞出来的水波差得并不太多。它们都是水面受到扰动后,在重力作用下往外传的波动。这类波动有个学名叫“重力波”。

不过,与常见的水波不同,海啸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非常长,一般来说得有个几百公里。对于这种波长远大于水深的的重力波,其传播的速度与水深有关系。水越深的地方海啸传播的越快,浅的地方海啸传播的就慢。全球大洋的平均深度较深,大概为4000米左右。在这么深的大洋中,海啸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通常情况下大约为500-800 千米/小时,这速度跟现在大飞机的飞行速度差不多。再加上海啸在深海的传播过程中能量耗散过程很弱,所以在大洋这头发生的海啸,常常能很快的影响到大洋对面的国家。

与很多人的直觉不同,在大洋里,海啸引起的海表面变化很小,大多只有几十厘米。在海上有风浪,涌浪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海上航行的人是很难觉察到这么小的变化的。1896年发生在日本的海啸曾夺走了28000多人的生命,可是在离岸仅40公里处作业的渔民却完全没有感受到海啸的来临。

深海生成的海啸传到浅海后,因为水深变浅,再加上海底摩擦的作用,其传播速度会减慢。由此引起的水体堆积会使海表面变化急剧增大。有时,水体堆积引起的巨浪甚至可达30米以上。如果近岸地区的地形结构再比较特殊,比如喇叭口状的海湾等,水的汇集还可能进一步使海啸的水位升高,形成“大海啸”。近代比较著名的“大海啸”于1958年7月9日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的Lituya 海湾,其最大高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524米。换句话说,那时候你就算是站在金茂大厦顶上,照样都能给海啸冲走了。不过好在这种事件发生的条件很特殊,因此还是很少见的。

海啸是怎么产生的?

如上文所说,海啸跟用石头砸水搞出来的水波差不多,但小小的石头是引不起海啸的,只有当大面积水体突然抬升或者下沉,才能引发海啸。能有这等本事的家伙,除了海底地震之外,再就是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大面积滑坡了。这些过程释放的能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引起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其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23000颗广岛原子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地震都会引起海啸。以海底地震而言,有些地震是由板块水平滑移断裂造成的。这种地震并未造成起始的水体抬升,就不会引起海啸。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那么典型的事件也可能导致海啸,比如小行星撞地球。这个可不是开玩笑,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在6500万年前毁灭恐龙的“K-T灭绝事件”就曾经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大海啸”,有些科学家推测,在某些地区,海啸巨浪的高度甚至可能达到300米。

因为海啸的触发机制较多,所以简单来说海啸可能发生于任何巨大的水体中,这包括海洋甚至大的湖泊。不过,按照已有的记录,大约80%以上的海啸都发生在太平洋沿岸。正因为如此,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特别注意海啸的预警问题以及在民众中普及相关的海啸知识。而其他的区域,因为海啸发生并不频繁,就容易忽视了潜在的海啸危害。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前,整个印度洋区域国家的海报预警体系就不健全,这也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导致那么惨烈后果的主要原因。好在在那次惨痛的教训之后,印度洋沿岸的国家也开始了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

海啸有那些危害?如何减轻海啸造成的危害呢?

海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其当到达陆地时形成的高速前行的水墙,其巨大的力量可以将其碰上的房子、桥梁等建筑物等冲毁;第二是其携带的巨大水体在登陆后会迅速淹没大片区域,并在行进过程中携带破损的房屋、树木、车辆、船只等。这些携带的杂物使海啸卷入的人畜生存率大大降低。再者,海啸造成的沿岸区域的基础设施损害还可能引起火灾、环境污染等次生的危害。这次的日本核电站事故就是海啸而非地震直接引起的。尽管海啸对沿海居民来说一直是个危险,但通过一些方法,这种潜在的危害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海啸之所以危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并不常见,它们的出现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因此,要想避免海啸带来的巨大损失,第一招就是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让人们提前知道它的到来。这个系统主要包含地震检测网络、水文监测站、海啸警报发布系统以及负责紧急疏散人员的管理组织部门。当海底地震发生后,地震台网可以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然后结合深海的水文检测系统来判定是否有海啸生成。一旦确定海啸产生了,因为地震波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海啸波传播的速度,人们就可以利用地震波与海啸传播的时间差来发出警报,从而让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做好准备,疏散人员,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尽管海啸预警系统对减小沿海区域的损失很有帮助,但现有的海啸预警系统仍不完美。现有的海啸预警能力还主要体现在对海啸到达时间的预警。因为对海啸传播过程中一些具体物理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对海啸引起的巨浪高度等的预报还不准确。另外,一些其他的能够导致海啸发生的原因,如大面积滑坡等,因为其位置难以用地震波的方式测得,所以相应的海啸预警的难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再者,沿海区域的植被,如红树林等,也会缓解海啸的危害。因此,保护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除了生态方面的好处,对减灾也是大有帮助的。有的国家和地区还采用建高墙的方式来抵御海啸,不过因为成本的问题,这墙也不能修的太高,只能挡挡小海啸罢了。

如果这些都没起作用,那么还有一招。海啸是波。有的时候,波谷会先传到岸边。这时就会出现海水突然急速后退的现象。如果你在海边突然发现这种情况,请务必立即到地势较高、基础稳固处躲避。当然,如果是波峰先传递到岸边,这招也就不灵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海啸不是单一的一个波,因此在第一波海啸退去之后,千万不要急着返回低处,因为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强的第二波,第三波。

在存在海啸危害可能的区域进行海啸知识和逃生技能教育。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一位10岁的英国小姑娘Tilly Smith就是利用在学校中学到的“海水后退预示海啸到来”的海啸小知识救了跟她在一块的好多人。了解一点简单的海啸知识和逃生技巧,就能在海啸来临时多一份生存的可能。

海啸能影响到我国吗?

与海啸的重灾区日本不同,虽然我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海啸,但危害较大的海啸很少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附近的海底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其产生的海啸在传到我国近海后,因为我国近海的水深较浅,且大陆架非常宽阔,由于海底摩擦的原因,很多的能量都会在传播过程中被耗散掉。当海啸传到岸边的时候能量已经比较小了,其对海表面的影响就小,因此造成的损害就会大大降低。不过对于水深较深的南海区域,能被海啸影响到的可能性要相应的高一些。

虽然中国的海岸受到大海啸袭击的可能性不大,但因为我国东部近岸区域的海拔很低,许多沿海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再加上众多沿海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都比较高,因此海表面很小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很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从防灾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小海啸也是有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忧患意识,在沿海地区开展相应的海啸知识教育并做好海啸灾害的预防工作。

上一篇:美国华人学生投资虚拟货币 年赚20万美元
下一篇:视频:最新机器狗能开门 自行出入实验室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