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电信诈骗、身份盗窃让人防不胜防。就在纽约中领馆为了电信诈骗而接连举行10场讲座之际,又有华人遭遇电子邮箱诈骗,其中的一起诈骗幸亏被当事人迅速发现而制止,但另一起案却令当事人损失数千元。
华裔张女士(化名)在一家地产管理公司工作,日常工作中她和不少房东打交道,资金往来也十分频繁,这些操作她大多通过电子邮箱进行,不成想却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据她讲述,几天前她在手机上使用绑定的电子邮箱和一名房东联系,告诉对方将其需要支付的一笔钱转账至一个银行账户里,并在邮件里附上了银行账号等。之后,她将手机放在办公桌上,继续忙碌其他事务。
忙碌中她无意瞥见自己的手机屏幕亮了,手机上的那个电子邮箱显示正在发送邮件(Sending)。她十分奇怪,拿起手机一看,自己绑定在手机上的那个邮箱正在发送一个和自己几分钟前发送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邮件,但下面的银行帐号却被篡改。她大惊失色,赶紧通知对方取消转账,由此避免了损失。
据张女士介绍,这不是她的邮箱第一次被人盗用,之前还有过一次同样的经历,导致一名房东被骗走几千元。她说,那次她也是通过邮件告诉正在买卖房屋的一名客户,将前期需要交付的数千元转到指定的银行账户里。
但几天过去了,交易的账户里一直没收到钱,她再和对方联系,客户说他早按照她发出的第二个电邮指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里了。张女士颇感奇怪,再查看邮箱,发现诈骗分子使用同样的伎俩,盗用其邮箱,又发出几乎一模一样的邮件,但银行账户同样被篡改。
有了这两次经历后,张女士被吓得现在几乎不敢再在邮箱里发出任何涉及金钱或银行账户的信息,而是改用短信或电话直接和客户联系。
对于张女士的经历,警方指出,当今无论民众如何谨慎,电信诈骗和身份盗窃依然很普遍。因此,民众应小心处理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别轻易相信身份可疑者所发来的电子邮件或打来电话内容,并建议在还未阅读这类邮件前直接将其删除。
另外,民众不要使用公用电脑或在无线上网时于网上进行财务交易,这包括购物付费、转移款项等。要经常更换自己电子信箱的密码,经常更新防病毒软件;尽量减少在网络上传递自己的个人信息等。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资料、身份被盗窃,应马上报警,纽约民众也可向所在的检察官办公室的网络犯罪和身份盗窃部门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