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此是全球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旨在保護人類生活的地球、養育人類的母親大地。在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上決議每年的4月22日訂為「世界地球日」,除了保護環境,更有引入深思的特殊意義。
最明顯的就是2019年12月開始蔓延的新冠狀病毒到迄今2022年4月22日,全球各地都被病毒蹂躪、患者與死亡病例無法計數,迄今縱然是一流的科學家依然無法尋找出病毒的根源、也無法研究出有效的疫苗或藥物與病毒對抗。因此,疫情經過快三年的時間,今年的4月22日的地球日,在全球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方面更有影響力。
每一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會定下一個主要的行動主題,2022年地球日的主題是「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以大膽的行動創新是實行,藉由綠色經濟落實永續的商業模式,來建立健康的城市、國家及經濟,打造一個豐饒且公平的未來。
世界地球日由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1969年蓋洛·尼爾森提議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地球日網絡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1970年第一次世界地球日,有22萬美國人民參加集會,經過52年的努力,如今地球日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慶祝活動,提供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並積極改變解決氣候問題,通過簡單的方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使用電動汽車替代燃氣。
在芝加哥,市長萊德福特在22日早上在「後庭院社區」(The back of the Yard)發表「2022年芝加哥綠化行動」活動。市長誓言在2040年芝加哥的所有社區將減少二氧化碳62%,她聲稱只有靠著全體人們一同努力,在未來芝加哥成為最美好的綠化城市不是一個夢想。
南郊的學校,小學老師也帶領著學生與義工們一同在社區的空地、公園種植樹苗與花草,藉此教育孩子自小培養環保的意識、學習愛護地球與節源的事件行動。
大都會再生水源局委員馮妙燕(Josina Morita)在22日也發表聲明,她希望人們通過簡單的方法減少碳排放,節省用水一同慶祝地球日。馮妙燕舉出多個簡單的方法,包括了到當地的市場購買本地製作和種植的產品和食物,減少運輸時使用的化石燃料;安排家庭能源審核,用回收的建築材料裝修房屋、使用冷水洗滌衣服,省錢又節源,盡量利用以重複使用的水瓶裝飲水,此外,將不需要的衣物進行整理捐贈,出外時盡可能選擇走路、或騎自行車、搭公交車等減少空氣污染,在家裡或辦公室,將不用的電源關閉等簡單的環保節源舉措。
往年的地球日,芝加哥的雪德水族館、華埠更好團結聯盟的義工們都在芝加哥河道,唐人街一帶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義工們就無法在芝加哥河道處理沒有公德心的民眾遺留下來的垃圾與廢物。但大地不會因為病毒而退縮的,芝加哥湖邊的水仙花與無名的花樹,依然燦爛的綻放著,不畏嚴寒或病毒的侵襲,也鴨子也一樣的湖水中逍遙的尋找食物,這一切都讓遭受新冠狀病毒蹂躪的人們得到啟示,大地似乎在告訴我們:愛護大地、愛護地球,大地將會帶給人類更加美好的日子。

千禧公園的草木蔥鬱、在四月下旬大片大片的黃水仙一夜綻放。當人們愛惜珍惜大地,有情的花草樹木也將以最美麗的面貌回報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