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統計網站(www.statista.com)研究部發現,WeChat(微信國際版)迅速成為美國流行的社交媒體。研究人員估計,截至2018年7月,美國有活躍的微信用戶近247萬。不過,有華人認為這個數字沒有包括過去三年的增長,尤其是疫情期間。目前,WeChat是美國華人使用最多的社交媒體。他們認為,2020年人口統計顯示美華人有560萬人,因此微信使用者起碼要在六成、即336萬人以上。美國華人常用的另外一家起源於亞洲的社交媒體是Line,目前台灣移民和香港移民使用Line的較多。
●臉書推特 拓寬社交範圍
不過,由於地域等原因,這兩個起源於亞洲的社交媒體仍然不能滿足在美華人的實際需要。因此,在美華人在使用上述兩個社交媒體的同時,還同時使用美國主流的社交媒體,如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這些主流社交媒體為美國華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紐約市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FCBA)總幹事杜彼得說,他在十年前就有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帳戶。他發現,這兩者也是部分美國華人常用的社交媒體。他經常在這些媒體上轉發新聞,並附上自己的評論。「紐約市長和皇后區長都能看到,有時還給我留言。」
他每天使用這些社交媒體,與主流社會溝通。他說,他在主流媒體上的發言都是用英文,為的是與主流社會交流。他認為,如果個人有觀點,應該使用英文,讓美國人也能看到。「我只有轉發給微信朋友圈時,才加上中文說明。」
他說,這些社交媒體後來出現了中文版本,許多華人用中文在裡面交流,形成了一個中文圈子。「華人在其中自娛自樂,朋友之間互相點讚,而不看內容如何。」他說,華人只和華人自己玩,風氣不好。
社交媒體是一個互相交流、自由表達思想的公共場所。「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有人大量發布假消息,尤其在競選的時候。」他說,如果總是發布這樣的消息,就會引起注意,媒體會將這個帳戶封掉。不過,時代周刊最近發表文章,批評臉書為了賺錢,解散了公民誠信團隊,放任錯誤信息和仇恨言論流通。
他說,前幾年,在川普擔任總統時,美國華人在社交媒體上就總統選舉發生激烈爭執。不過,他沒有感到中文版有什麼審查和限制。他說,若要審查言論,媒體就會聘請專業人士來做,而且由於這些媒體的工資都很高,雇人審查中文內容成本也會很高,「可能沒有媒體願意這樣做」。
前些年,有人的主頁上出現色情照片,讓親友們誤解,以為是當事人自己放的,後來才知道是黑客(駭客)所為。「現在,有人看到後,就會提醒親友,趕快刪掉。」他說,這種情況現在沒有了。「我估計,媒體可能採取了審查措施,禁止這些黑客登入。」

何娟是美國最大的房地產經紀公司道格拉斯·埃利曼(Douglas Elliman)紐約地產經紀。她說,公司要求每個地產經紀都要在八個主流社交媒體上開設帳戶,發布廣告,招攬生意。因此,她也在每個社交媒體上開設帳戶,但是她使用Facebook和Instagram這兩個媒體最多,而推特用得較少。她感到,使用臉書的華人「越來越多」。
●地產經紀 社媒廣告見效
用過以後,她覺得這兩個社交媒體非常好。「同行們現在都在臉書上發布售房廣告,比以前多多了。」她說,如果在美國做生意,Facebook和Instagram是很好的廣告品牌。美國房地產經紀都在Facebook和Instagram發布消息,買家和賣家都要上去看,因此作為地產經紀,有個臉書帳戶是必不可少的。Instagram上主要發布照片和視頻。只要照片拍得好,人們就會產生印象,以後有事會找回來。
她說,臉書朋友圈可達萬人以上,「我共有幾千個followers。」例如,「紐約周末哪裡玩」群現有2萬1900人,超過2萬人。臉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是好友也可以點讚。最近,她主要銷售度假屋,一個售房廣告發上去,能有兩、三百個人點讚。「微信朋友圈上限是500人,不可能有這麼多點讚。」
臉書現在也開始控制某些言論,還有人對此表示抗議。她說,微信採取兩個版本政策,中國人使用微信,而海外華人使用WeChat。WeChat上的言論比較寬鬆。「如果你發敏感文章,只能在國外能夠看得到,國內人看不到。」有人發出敏感文章,發現沒有國內人的點讚,才知道被屏蔽了。

●虛擬社區 豐富老人生活
她說,人們在臉書上還能找人。例如,她過去認識一個美國人,但已經失聯好久了。「這名朋友看到我的臉書主頁,主動與我聯繫,問她的房子能否出租。」她指出,不足的地方是,中國看不到臉書和Instagram。「若是只做華人生意,用微信也可以。」
新康老年社區由紐約新康家庭護理公司組建,是一個集社交、學習、互助、諮詢、養護為一體的線上老年社區平台,參加者都是紐約和長島年滿65歲以上的老人。新康社區經理Crystal說,線上社區老人已經習慣使用社交媒體,包括WeChat、YouTube和Zoom,臉書也有人用,但是不多。

她說,在疫情期間,他們組建了新康虛擬社區。短短一年中,新康社區靠著口耳相傳,已擁有近400位老人會員。他們開展包括每日晨練、聲樂、舞蹈、京劇、文學沙龍等各項線上興趣課程與活動。社區每周安排舉辦網上交流講座,傳遞專業且有價值的資訊。

在社區活動中,老人們創作的原創作品、社區的特色慶祝活動,都通過新康社區的YouTube頻道面向全世界展示。她說,YouTube是年輕人和中年人的社交媒體,沒有想到老人們也非常喜歡。在社區YouTube帳戶裡,會員們發出了許多原創節目及其評論,還有社區負責人的講話。「有的人早晨起來就看YouTube,一直到睡覺。」
她舉例說,會員馬女士長期睡眠不好,經常要靠吃安眠藥來助睡。她加入了新康的手指操晨練組,每天9時半開始,手指操成了她的必修課。「幾天不做,就好像少了點什麼。」馬女士堅持運動一年,改變了睡眠。這些都是在虛擬社區進行的。
2021年2月,新康社區30多位會員,自編自導,借助微信、Zoom以及手機設備,舉辦了一場集方言、朗誦、歌曲、戲劇等20多個節目的「牛年春晚」。演員中有退休的老教師、老演員,也有退休後才拿起畫筆、學習聲樂、京劇的老人。「我們的線上春晚節目就放在YouTube裡。」後來,這個春晚被紐約幾家華人媒體報導,也被中國CCTV-2台轉播。

●公開平台 謹慎保護隱私
她說,新冠疫情中,老人們的習慣發生變化,老人們也喜歡使用Zoom。她說,疫情之前,老人們很少在線上活動。但是,疫情改變了一切。年輕人在Zoom開會,而老人們在上面交流。「有的老人說,疫情結束後,他們還是希望在線上交流,因為安全,方便。」她認為,老人們已經習慣了使用社交媒體。
杜彼得說,臉書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媒體,但是也成為詐騙者騙人的工具。他說,他每天都會收到有人要加他為友的邀請。「每個月,我大約接到百位美女的邀請,而且都是華人美女。」他說,這明顯都是騙局,他看到後一律刪除。
他說,他有時也感到好奇,就去他們的主頁上看看。「裡面只有一、兩張照片,並無其他的資訊。」有時,他也接受她們的邀請,發現他們有共同的朋友。「我一看,還有這裡的某些僑領,也在與美女進行交流。」他看到這些,馬上刪除。
有時,他也接受邀請,就是要看看這些人到底要做什麼。因此,他就與美女進行交流,等待騙子露出馬腳。「有人不知情,認為我在談對象,其實不是。」他說,自己從來沒有被騙過。「對方不可能強迫你接受邀請,接受不接受完全在於自己。」
他說,有人不用臉書是擔心隱私。有人擔心自己的家人照片和個人資訊被其他人利用。他表示,這也是取決於帳戶持有人自己的判斷。他說,有人比較謹慎,也有人則不在乎,經常發布個人資訊,如在哪裡吃碗麵也放在網上。
在註冊臉書和推特時,註冊人需要填寫出生日期,而出生日期是人們的隱私之一。他表示,他填寫的生日是真的,而有些人填寫的出生日期則不一定。他舉例說,生日那天,他會收到一些與他的生日相近的一些人的資訊。「我認識其中的某些人,發現他們的生日改掉了。」例如,有人已經60歲了,填寫的卻是28歲。「總之,社媒裡面什麼詭異的事情都有。」
●尊重版權 臉書轉發受限
何娟說,臉書對版權比較關注。有一次,她發現一個Video比較好,就在臉書上轉發了。後來,臉書有人找到她,告知她若沒有這個視頻的版權,就不能轉發。「我知道這個規定後,以後不再轉發。」
她說,微信就沒有這個規定,大家都可以轉發別人的文章。因此,微信群裡的文章經常重複出現。她發現,她過去寫的文章,也被人多次轉發,最後換成了別人的姓名。「轉發者不給原創者credit,就是不尊重別人的勞動。這在臉書上是不行的。」
幾年前,她剛剛開設臉書帳戶後,被黑客入侵一次。有一次,黑客進入她的朋友圈,複製內容後,發給她的朋友,試圖騙錢。她發現以後,就寫文章說,今後不想用臉書了。「臉書的老闆查克柏格(Mark E. Zuckerberg)也關注了。」後來,臉書有人進入她的朋友圈,將此人清除出去。「從那以後,我的臉書帳戶再也沒有被黑客入侵過。」
她說,她現在臉書上只用英文寫作,因為客戶主要是美國人。「我感覺,英文容易表達情感。」有一次,她把文章翻譯成中文,發到微信裡,朋友就覺得「太直白了」。她說,中文講究含蓄,不會講得太明白,而英文則要求寫得明明白白。「我現在不知道寫中文如何下手,因為在美國待得久了。」
統計顯示,美國社交媒體不僅在美國占據絕對優勢,而且還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2021年9月10日,美國統計網站發布「2021年全球社交媒體用戶量排名」。排名顯示,美國社交媒體囊括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前五名。排在首位是Facebook,每月活躍用戶超過28.5億人。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為YouTube(22.9億)、WhatsApp(20億)、Instagram(13.86億)、Facebook Messenger(13億)。

第六名至第九名才與中國有關。它們是微信和WeChat(12.42億)、TikTok(7.32億)、QQ(6.06億)、抖音(6億)。而第十名是Telegram(5.5億)。Telegram是一個跨平台、基於雲的即時消息系統。其服務器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不同地區有五個數據中心,而運營中心則位於中東的杜拜